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

ID:10750702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_第1页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_第2页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_第3页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_第4页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疾病、疾病隐喻与鲁迅的文学创作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疾病;隐喻;鲁迅论文摘要:疾病一直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独特意象资源。疾病在一定意义上己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话题,它同时也属于文化范畴。“疾病”穿越了鲁迅的所有文章和他整个一生,也被他赋予了各种精神意义。在鲁迅的小说中,“疾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在这些疾病意象背后,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指向。引言疾病始终伴随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基本斗争中,并因为人类文化上的缺陷,疾病被赋予了许多的隐喻意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毕业,对作家以及文学思潮均产生重要影响

2、。著名德国文论家维拉·波兰特说:“艺术与医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基本的本质上不无根据的关系,古典思想将医学和艺术合而为一奉为和谐的最高目标。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同时是诗歌神和医药神,因为他是作为和谐之神供人祭祀的。”“医学在德语里有一种古老的表达,叫做‘治愈艺术’。医学在这里被理解为艺术(治病的艺术),艺术获得了医学的功能。”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以医生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和创作的,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在鲁迅的小说中,“疾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就像苏珊·桑塔格在其《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所阐

3、释的那样,作为生理学层面上的疾病确实是自然的事件,但在文化(或文学)层面上,它又从来都是负载着一定道德批评和价值判断的。因而,在鲁迅众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这些疾病意象的背后,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指向。鲁迅以社会治疗者的文化身份,从病理学的角度透视国人的精神状况,进行心理——精神的诊断和治疗,在精神——文化病理型的探察中,显示了强大的文化批判力量。《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孔乙己》《离婚》《祝福》等名篇佳作,都与疾病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通过对个体人物的深层心灵描写,揭示了这种文化病症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4、。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指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正是基于这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在“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指导下,鲁迅从人学的角度,通过狂人、阿Q、祥林嫂、华小栓、孔乙己……这些或精神或生理残缺的艺术形象,这些不为“庸众”接受的“病人”,对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状况进行深刻地观照和反思。一、疾病:文学创作的独特意象资源据国外资料统计,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中,拥有完全健康身心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5、大部分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身心疾病。从最早的盲诗人荷马,到中世纪的但丁、塞万提斯,再到癫痫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肺结核患者卡夫卡、梅毒患者莫泊桑、同性恋者奥斯卡·王尔德、精神病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因不堪忍受旧伤和疾病而自杀的海明威、因病态的抑郁孤寂而自杀的川端康成等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也患有先天的精神痼疾。在作家笔下,患病这一基本体验在文学中获得了超越一般经验的表达功用和意义,而长期患有身心疾病的作家更容易充分利用这种表达和功用。由于有切肤之痛,患病作家对疾病的感受比一般作家更强烈、更深刻。

6、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中聚结的一簇心理丛或是寓于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与思想,可以称之为“情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就是说此人沉溺于某种情感或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中而不能自拔。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把作家作品中这种执着的、普遍存在的疾病描写称之为“疾病情结”。这些凝聚着独特生命体验的“疾病情结”成为作家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和创作动力,因而在创作中得到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表现,作品也因此具有发人深省、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患肺结核而早逝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表示,患病是“一种刺激生活,刺激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强有力的兴奋剂”。费尔巴哈也说

7、:“痛苦是诗歌的源泉,只有将一件有限事物的损失看成是一种无限的损失的人,才具有抒情的热情的力量。只有回忆不复存在的事物时的惨痛激动,才是人类的第一个艺术家和第一个理想家。”患有身心疾病的作家更喜欢在作品中表现疾病的痛苦、恐惧以及疾病带来的灾难,而且他们的疾病题材更多地以表现自己所患的身心疾病为主。正是疾病促使许多世界文坛巨匠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他们作为患者的深切感受,这才增加了其作为艺术名医的天才和伟大。在他们笔下,生活本身成了疾病的一种形式,艺术则变成一种诊断。他们借助疾病这一独特的文学意象,来表现他们对

8、历史、对社会、对未来的深切思考、严肃关注与热切企盼。作为审美范畴,意象在我国和西方早已有之。春秋时期《易经》一书中已有“立象以尽意”之说;魏晋时期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进一步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前者所言为以感性的物象表达理性的义理之意,后者则以可见的物象来表现不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