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

ID:1076055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_第1页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_第2页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_第3页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_第4页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乐记》中乐娱乐价值及其悖论摘要:《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乐记》的重要贡献是在承认乐的伦理价值、仪式价值的同时,亦承认乐的娱乐价值,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这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乐记》也带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乐的娱乐程度必须在儒家价值体系之内;另一方面,在对待古乐、新声的问题上又显得过于僵化,从而表现出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悖论。关键词:《乐记》;娱乐价值;古乐;新声《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最系统的美学专著,对乐的论述是相当深刻的,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完整性

2、和理论性,可分为对乐的表层论述、深层论述和价值功能论述。表层论述如《乐本》、《乐论》、《乐礼》、《乐情》篇,集中论述乐的本源问题、乐与礼及乐与天地的关系问题;深层论述如《乐施》、《乐言》、《乐象》篇,集中讨论乐与德、乐与性的关系问题。然而,《乐记》并非孤立地就理论谈理论,它的基础是先秦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主要包括对日常娱乐的描述。《乐记》对乐的价值功能的论述是与当时社会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对乐的表层论述和深层论述之中的。6一、《乐记》对乐之娱乐价值的阐发《乐记》对乐在日常生活的诸多功能做

3、了较为全面的展示,比如祭祀、会盟、战争、娱乐等等,其中尤以乐的娱乐价值最具有代表性,本文认为,某种程度上《乐记》既描绘了异常繁荣的先秦社会整体文化生活状态,同时也折射了那个特定时代下儒家礼乐思想面对现实的尴尬境遇。6在具体考察《乐记》对乐的娱乐价值的阐发之前,还是先对当时社会的礼乐状况做整体性观照。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建设已经相当完备,从当时的乐器式样、种类及普及状况便可见一般。《乐记》中提及了大量的乐器,《乐本》载:“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乐论》载:“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魏文侯》载:“

4、……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然后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埙、箎……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钟声铿,铿以立号……石声磬,磬以立辨……丝声哀,哀以立廉……竹声滥,滥以立会……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可见,《乐记》中已涵盖了丝(弦)、竹(簧)、金(钟)、石(磬)、匏(笙)、土(壎)、革(鼓)、木(楬)“八音”,其乐器已较春秋战国以前更为完善,对此,考古发现的各种乐器可为佐证,据马承源《中国青铜器》载:在商代到战国期间已经发现铙、钲、钟、镈、铎、铃、钩鑺、錞于、鼓等出土乐器,[1]而且春秋战国

5、时期又是青铜器的新式期,加之金属冶炼技术的成熟,此时的乐器种类是十分丰富的,见于《诗经》的就有29种之多:鼓、鼛、贲鼓、应、田、显鼓、嚣鼓、鞉、钟、镛、南、征磬、缶、雅、柷、圄、和、鸾、铃、簧、箫、管、籥、埙、篪、笙、琴、瑟等,[2]而且还有成套的编钟,由此,春秋战国间的音乐繁荣程度自是十分壮观。《乐记》作为先秦社会论乐的集大成性著作,其对各种乐器的记载足以显示春秋战国间社会文化生活的状况,这些乐器与当时各种舞蹈、仪式相配合,在完成了礼的“别异”功能的同时,更多的则用作了人们娱乐的工具。有了如此深厚的现实

6、土壤,便为《乐记》的理论展开奠定了基础。《乐记》的重要贡献便是承认了乐的现实娱乐性,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尽管其理论本身仍存在较大局限(见本文下一部分),但在重视乐的理性教化作用的当时社会却是难能可贵的。《乐象》篇云:“乐者,乐也”,清人孙希旦释为:“乐者,人之所欢乐也。”[3]类似这样的句子在《乐施》、《乐化》、《乐本》中都可见到,可见,在《乐记》中,乐的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道德教化等功利性用途,它已变得更加自觉了,郭沫若曾说:“中国旧时所谓‘乐’6,它的内容已经包含得很广。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不用说

7、,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都可以涵盖。”[4]音乐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对乐(le)的重视无疑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创举,其实在先秦时音乐、舞蹈已由娱神、娱鬼、娱祖向自娱、娱人发展,在《乐记》中的表现是由“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论》)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化》)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乐记》中是十分自觉的,作为春秋战国间的一部理论著作,它的内容势必要受时代的影响,从商、周开始,音乐就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周代应用音乐的场合大约分

8、为①祭祀②求雨、祛疫等③燕礼④射仪⑤王师大献”,[5]各种仪礼程序的完成必须有乐相伴,这除了礼节的需要外,应包含用乐以娱人的目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本身已相当成熟,《国语·周语下》周景王问乐于伶州鸠的记载中就已经出现了“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和“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吕。[6]在这样的背景下,乐的功能自然会从统治者的政教之用下移为日常的娱乐之用,《乐记》很好地总结了这一转变,这不但从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