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

ID:1076189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_第1页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_第2页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_第3页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freel;右线起讫桩号K85+757~K87+000。全长1243m;单洞总长2438m。隧道净高7.03m,净宽10.86m,进口为削竹式。衬砌类型有MD(明洞)35m;QM5(V级浅埋)128m;SM5(V级深埋)485m;SM4(Ⅳ级深埋)1020m;SM3(Ⅲ级深埋)690m;JJ4(紧急停车带Ⅳ级)80m。1工程地质(1)隧道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寒武系上统、中统张夏组、徐庄组。表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块石土等,下层岩性主要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2)断层:在分水岭一带形成了区域性断裂构造.freel处

2、开始(h为隧道埋深),直到开挖面后方40—65m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其量测频率原则上采用1次/日一2次/日的频率。6.4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采用《公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三级监测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即将允许值的2/3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1/3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围岩是稳定的。现场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监测频率:一般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放宽些;Ⅱ级

3、管理阶段则注意加密监测次数;I级管理阶段则应加强监测,通常监测频率为1次,天一2次,天或更多。6.5量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利用计算机Exel统计绘图功能,绘制位移一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最终收敛值大于允许收敛值的80%且无明显减缓趋势,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变化速率大于10mm/天~20mm/天时,需加强

4、支护系统;当变化速率小于0.2mm/天时,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衬砌(混凝土)施作时间,选择在各测试项目显示位移速度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其判断标准为: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80—90%(预计位移量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位移速度小于0.15mm/天;在膨胀性围岩和地应力大的围岩中初期支护变亿时间长,必要时,可提前施作衬砌混凝土。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6.6锚杆轴力量测锚杆轴力量测每1%做一个断面进行测试,每个断面不少于3根。7争空位移、拱

5、顶下沉的测点间距拱顶下沉、周边位移量测,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其测试断面间距与隧道长度、围岩条件、施工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隧道开挖坑道周边相对位移的量测(基)线的布设方法和要求,一般可与周边位移测点共用,既节省安设测点工作量。又可减少量测点,并使测点统一,测试结果能互相校验。8量测频率和量测时间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得量测频率,主要根据位移速率和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而定。埋设初期测试频率每天1~2次观测,根据围岩稳定情况,量测可以减少,当出现围岩不稳定征兆时,应增加量测次数。9量测数据和曲线现场量测数据处理,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图。当位移——

6、时间关系区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指导施工。10超前地质预报为把握准确完整的第一手资料,正确指导施工,遇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时开展综合超前预报工作。(1)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纳人隧道施工工序,其工艺流程见图1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图。(2)地质素描,随开挖及时进行,地层岩性变化点、构造发育部位、地下水发育带附近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素描,其他地段每10m~20m进行一次素描,以便随时掌握开挖地质情况。(3)TSP202一次可以预报100m~300m,考虑溶岩地区易发生灾害性地质,预报频率一般地段

7、120m/次~150m/次,复杂地段增加预报频率,为100m/次~120m/次。(4)红外探测,原则上可以定性预报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有无地下水,因其体积小、操作方便、数据直观、不占用施工时间,可以20m~25m预报1次,以增加对比分析。(5)超前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素描、红外探测、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初步综合分析,考虑到该隧道节理发育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每循环可钻1-3孔。超前钻孔原则上应连续重叠式进行。重叠长度5m~8m,做安全储备及止浆岩盘。每开挖循环在掌子面均匀布设5-8个5m一8m加长钻孔是可溶岩地区较好的预报手段。(6

8、)地质综合判析。地质综合判断分析是综合地质预报方法的中枢,它对以上所采用的各种预报手段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对比,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