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

ID:10766222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_第1页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_第2页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语言形式语言功能英语口语教学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语言的间接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不是坦直地按照典型的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而是用间接的方式,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比如,屋里很冷,门却开着,说话人想让听话人关上门,但出于礼貌或其它原因,说话人不愿意直接提出要求或命令,也就是直接用一个祈使句来表达这个意思,而是采用了一种比较含蓄的方法来提出请求。例1:a.

2、thedoorisstillopen.b.don’tyouthinkit’sabitbreezyhere?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陈述句a和反问句b都表达了同样一个请求:pleaseclosethedoor!英语中还有不少习惯用法(idiom)是用于表达间接请求或命令,如:例2:a.canyoupassthesalt?b.couldyoubealittlemorequiet?c.indnotmakingsomuchnoise?d.akingthatay画nting?b:idon’thaveaneyeforbeauty,i’mafraid.(何自然,1998)

3、字面意义:a:你觉得我的画怎么样?b:我恐怕不懂得欣赏艺术。深层意义:a:请告诉我你喜欢我的画吗?b:我不喜欢。只有考虑深层意义,a和b才能相互理解,他们两人所说的话才能构成一段连贯的对话。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反语(irony)。在使用反语时,我们字面上说的和我们真正想说的恰恰相反:例4:afraid=istatethatidon’thaveaneyeforbeauty=itellyouidon’tlikeyourpainting.(何自然,1998)塞尔认为要成功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共有四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基本条件(essentialconditions)

4、,即说话人的言语目的;命题内容条件(propositionalcontentconditions),即话语所指和预测,实际意图的表现方式;预备条件(preparatoryconditions),即说话人的语词和世界状态的关系;真诚条件(sincerityconditions),即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对于不同的言外行为,这四个条件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在表示礼貌的基础上,说话人说话时尽量多的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到受尊重,使交际活动偷快顺

5、利地进行。这与以交际法为中心的口语教学的主旨是相一致的,由此也决定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会话是日常交际中运用得最普通的方式,而英语口语教学是以教授学生用英语进行会话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通过会话与别人交流思想和感情,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因此,要达到此目的,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之外,还必须让他们懂得其对应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在塞尔提出的通过语言实施的言外行为中,有一类是表示“请求”,即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做某事。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构成“请求”的言外行为必须满足的具体条件,即:基本条件—说话人设法使听话人去做某一动作

6、;命题内容条件—说话人言及听话人将要做某一动作;预备条件—听话人有能力做某一动作;诚意条件—说话人想让听话人做某一动作。然后再考虑用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leech,1983),即由于向听话人提出“请求”是一种使听话人利益受损的“威胁面子”行为(facethreateningacts,简称fta)(braindbutiind…?d.iightitnotbeagoodideatotalktotheteacherfirst?b.ehelp?c.haveyouevertho,ightoftelephoningyourparents

7、beforehand?d.don’tyouthinkitightmakeasuggestion,youcouldgototheshoetimelater.2)发出邀请(inviting)例9:a.e?b.iyplacenextsunday?此外,在引导学生懂得语言形式与功能意义想对应的同时,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懂得同一种结构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用疑间句可以表示:例10:a.请求—couldyoudomeafavor?b.建议—okedsalmon?c.邀请—ovietonight?实际上,在更多的情况下,以言行事交际行为是依赖言语交际的环境,即言者和

8、听者之间因语境共知而产生的配合来实现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