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ID:10770443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_第1页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_第2页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_第3页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_第4页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_第5页
资源描述:

《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摘要:应用有关安全管理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37年间332起工伤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规律,并结合目前转炉炼钢的工艺装备条件,提出事故防范对策。某公司转炉炼钢厂从1965年建厂至今,37年间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认真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转炉炼钢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的规律,对我们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搞好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1伤害种类分析1965~2001年,转炉炼钢厂共发生工伤事故332起,其伤害种类分布如图1。图1

2、332起事故伤害种类分布由图1可知,物体打击、灼烫、起重伤害占事故总数的73.4%,为主要伤害种类,称之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1.1物体打击从事故发生的地点看,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工房为物体打击事故多发区(占71%),见图2。对根据发生伤害的作业种类(图3),可知,转炉炉前、供料区域、钢锭(坯)区和设备维修作业是防止物体打击的重点。特别是在这些部位使用天车作业时,更应把“防止重物坠落伤人”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防范。图2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地点分布图3物体打击事故作业种类分布1.2灼烫发生灼烫的地点分布如图4所示,转炉炉前、化铁

3、炉炉前和浇钢工位为灼烫事故易发区。图4灼烫事故发生地点分布1.3起重伤害起重伤害90%(图5)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作业过程中,因此,正确使用天车及司机与地面作业人员的配合是预防起重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图5起重伤害事故分布2伤害度分析332起事故中,按轨伤、重伤和死亡伤害分析,如图6所示,重伤和死亡共46起,占13.8%。图6伤害度分类2.1重伤、死亡的伤害种类分布由图7可见,“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烫”这“三大伤害”占重伤、工亡事故总数的72%,再次证明炼钢生产作业现场所谓“三大伤害”的规律性。图7重伤、死亡的伤害种类分布2.2重

4、伤及死亡工种分布由图8可知,重视伤害(重伤和死亡)在工种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重度伤害与所从事的工种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在主要生产岗位,只要遵章守纪,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可以做到避免重度伤害;反之,如果在辅助生产岗位违规违制,违章作业,也有可能受到伤害。这一规律也告诉我们,安全工作要坚持“三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图8重伤及死亡工种分布3年龄分析332起事故中,受伤害者的年龄分布如图9所示。图9不同年龄段的事故分布由图可见,3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占事故人数的78%。由于青年工人的安全意识差,事故防范能力低,操作技能和

5、作业经验不足,使之成为易发生事故、易受伤害的群体,应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对象。因此,应加强对青工的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意识培养,注意总结和交流事故防范经验,推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水平和作业技能。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考试活动,使之成为安全生产的主力军。4作业区域分析及防范对策起重作业、转炉冶炼和连铸作业是转炉炼钢事故的多发区域。4.1转炉作业区据统计,转炉作业区共发生工伤事故46人次,其中炉下清渣10起(占21.7%),炉体维修6起(占13%),炉前平台19起(占41.3%),上部平台4起(占8.8%

6、),砌炉过程中7起(15.2%)。由此可见,转炉作业区的防范重点为“一点三面”,即炉体维修作业点,炉下清渣作业面、转炉平台作业面、上部平台作业面。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的防范对策见表1。见表表1转炉作业区“一点三面”防范对策4.2连铸作业区自1994年11月连铸投产以来,共发生工伤事故13起。事故主要集中在连铸平台,其中灼烫为主要伤害,防灼烫应是连铸的防范重点。4.2.1防灼烫因果分析(图10)图10连铸灼烫事故因果图从因果分析看,在造成灼烫事故的31条原因中,主要原因有:(1)劳动用品穿戴不齐全;(2)操作经验不足;(3)夹子

7、不好用;(4)护板损坏;(5)场地卫生差、物品摆放乱;(6)氧气管接头不牢等。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尤其要注意加强对生产事故处理技能的指导,但最根本的是,要以生产的稳定保安全的稳定。4.2.2连铸作业的“三个过程”事故防范对策根据连铸作业的特点,应特别重视“三个过程”的事故预防,见表2。见表表2连铸作业“三个过程”的事故防范对策4.3起重作业区起重作业区是一个流动的区域,几乎覆盖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场所,其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天车司机、地面作业人员、起重指挥人员、被吊物和被员物移动的范围、路线等。4.3.1起重作业的动作分析起

8、重作业是易发生事故的环节,我们把起重作业分为4个阶段,16个作业动作,从已往的事故中观察事故多发环节(见表3)。见表表3起重作业的事故多发部位分析表从表3可以看出:(1)起重作业的四个阶段中,“起吊阶段”为事故多发环节,其危险程度最大。(2)起重作业的16个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