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

ID:1077068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1页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2页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3页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规模的区域差异研究毕业论文其他变量对财政规模的影响是,无论是总人口规模、人均GDP还是GDP的真实增长串,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规模产生了负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GDP的真实增长率,这意味着,在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相应的财政规模的增加与之相适应.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那么,这也验证了我们所说的,我国地方居民增长公共支出的需求可能反映不到地方政府那里,至少是在预算内的财政规模中体现不出来.GDP的实际增长率对财政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影响,这意味着我国GDP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财政规模相同程

2、度的增长,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征集收入的能力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到了相应地提高.非农业产业比例越高和开放度越高的地方,财政规模就越大,而且2者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但是我国城市化的程度对地方财政规模的影响却非常不显著1、问题的提出自从布坎南和布伦南在1980年提出"利维坦"模型后,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的影响,就成为1个热门的研究问题.在我国,胡书东(2001)、Chien-hsunChen(2004)、孙群力(2006)等人都对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但是,我们在分析各省的相对财政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规模

3、存在1些区域上的特征.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平均值都是由东向西递增,但是东部和中部的财政规模相差非常小,只有1个百分点左右,然而西部的财政规模要比东中部高很多,高出89个百分点.那么这种差异是否受财政分权影响呢?也就是说,财政分权对不同地区的财政规模的影响程度是否是不1样?这个问题在如今研究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影响的文献中却从未被注意到.而我们下文就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来论证这个问题2、财政分权指标的选择、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1)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是进行财政分权实证研究的关键,它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准确地反映出我国财政分权的影响.我

4、们对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是基于对我国财政分权特征的认识.我国的财政分权是1种不纯粹的分权.这种不纯粹使得在我国财政收支的分配并不意味着相应的财政权力的转移或下放.因此,财政分权在我国的复杂性,使得我们不仅要单独考察收支分配的影响,也要另寻途径来反应我国的财政权力在中央和地方间的配置.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在预算外部分中体现的最充分(黄佩华,2003),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以下的1组指标来全面反映我国各省的财政分权状况:预算内的本级支出指标(DCbexp=各省预算内本级支出/全国预算内支出)、预算内本级收入指标(DCbrev=各省预算内本级收入/全国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支出的分

5、配(DCexap=各省预算外支出/全国预算外支出)、财政自给程度(FS=各省本级收入/本级支出)、财政依赖度(FD=中央对各省的补助收入/各省的预算内总收入(2)数学模型及方法为了检验财政分权是否对不同区域的地方财政规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下面这个模型其中,it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的数据.代表财政规模.要说明的是,本文要研究的财政规模,是指相对于GDP的预算内的财政规模.代表的是上文分析的5个财政分权指标.DumE、DuruM、和DumW是虚拟变量,分别代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分别代表财政分权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的影响系数.代表控制变量.我们对控制变量的

6、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认识:1个地区的财政规模既受地方居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驱动,又受限于地方政府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能力,因此,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人口(POPULATION)、城市化进程(URBAN)、人均GDP(GDPPC)、GDP的增长率(GROWTH)、开放度(OPENNESS)和非农业产业化比率(INDUS).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人均GDP均换算成以1980年的价格为基期的人均GDP.城市化进程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开放度是以换算成人民币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来表示,非农业产业化比率是GDP中第2、第3产业所占的比重.GDP的增长率是剔除

7、了物价因素后的真实的增长率.是扰动项由于我们不是对总体进行抽样分析,而是直接分析整个样本,因此,我们采用了双向固定效用模型.本文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3)数据来源财政分权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2年、1994至2004年的各年的《中国财政年鉴》、《中国财政统计1950-1988》和《新中国510年统计资料汇编》.因变量和其他自变量1999年之前的数据来源于《新中国51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China'sProvincialStatistics,]949-1989》,1999年及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