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量与承载力

环境容量与承载力

ID:10774205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环境容量与承载力_第1页
环境容量与承载力_第2页
资源描述:

《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一般的环境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一条流量较大的河流被排入一定数量的污染物,由于河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进入河中的污染物浓度可迅速降低,保持在环境标准以下。这就是环境(河流)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稀释或转化为非污染物的过程。环境的自净作用越强,环境容量就越大。一个特定环境的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本身的状况。如流量大的河流比流量小的河流环境容量大一些。污染物不同,环境对它

2、的净化能力也不同。如同样数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入河道,重金属容易在河底积累,有机污染物可很快被分解,河流所能容纳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数量不同,这表明环境容量因物而异。研究环境容量对控制环境污染很有用处。由于环境有一定自净能力,经过严格测算,可允许一部分污染物稍加处理后排入环境,让环境将这些污染物消化掉。排放污染物时间、地点、方式要合适,排放的数量不得超过环境容量。因为环境容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超出它的限度,环境就会被污染。了解某一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重要,根据环境容量可以制订出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案,确定哪些污染物由环境去净化,哪些必须先进处理,以及

3、处理到何种程度为宜。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域的生态-环境系统为维持自身良性循环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资源消耗的最大的可持续承载能力,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环境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生态学最早将此概念转引到该学科领域内,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承载力概念引入生态学后发生了演化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资源条件

4、下,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是资源与环境的供应与容纳能力,是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的能力。对于某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强调的是系统的承载功能,而突出的是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其内容包括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所以,某一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