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ID:10775004

大小:1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_第1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_第2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_第3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实验目的、原理(1)实验目的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分析、研究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动量守恒(2)实验原理(a)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小球的水平速度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b)设入射球、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入射球碰撞前动量为(被碰球静止)p1=m1v1①设碰撞后m1,m2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碰撞后系统总动量为p2=mlV’1+m2v’2②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①、②两式就可研究动量守恒.2.买验器材斜槽,两个

2、大小相同而质量不等的小钢球,天平,刻度尺,重锤线,白纸,复写纸,三角板,圆规.3.实验步骤及安装调试(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l、m2.(2)按图5—29所示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前小支柱上,入射球放在斜槽末端,调节支柱,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在碰撞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斜槽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正碰后两小球均作平抛运动.(3)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白纸和复写纸.(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球m1碰撞前的位置,如图5—30所示.(5)移去被碰球m2,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滚下,重复10次左右,用圆规画尽可

3、能小的圆将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即为人射球不发生碰撞情况下的落点的平均位置P,如图5—31所示.(6)将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10次左右,同理求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7)过O、N作一直线,取O0’=2r(r为小球的半径,可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小球直径计算厂),则O’即为被碰小球碰撞前的球心的位置(即投影位置).(8)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则系统碰撞前的动量可表示为p1=m1·OP,系统碰撞后的总动量可表示为p2=m1·OM+m2·O'N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p1与p2相等,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

4、.(9)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4.注意事项(1)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水平.说明:调整斜槽时可借助水准仪判定斜槽末端是否水平.(2)仔细调节小立柱的高度,使两小球碰撞时球心在同一高度,且要求两球球心连线与斜槽末端的切线平行。(3)使小支柱与槽口的距离等于2r(r为小球的半径)(4)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说明:在具体操作时,斜槽上应安装挡球板.(5)入射球的质量(m1)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6)地面须水平,白纸铺放好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移动白纸.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应多次进行碰撞,两球的落地点均要通过取平均位置来确定,以减小偶然误差.(2)在实验过程中

5、,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和两球发生正碰,否则两小球在碰后难以作平抛运动.(3)适当选择挡球板的位置,使入射小球的释放点稍高.说明:入射球的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作用力越大,动量守恒的误差越小,且被直接测量的数值OM、0IP、0N越大,因而测量的误差越小.一.目的要求  1.用对心碰撞特例检验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条件;  3.熟练地使用气垫导轨及数字毫秒计。  二.原理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若一个物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物体系所受合外力在某个方向的分量为零,则此物体系的总动量在该方向的分量守恒。  设在平直导轨上,两个滑块作

6、对心碰撞,若忽略空气阻力,则在水平方向上就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即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1)其中,、和、分别为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若分别测出式(6.1)中各量,且等式左右两边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以验证。  2.碰撞后的动能损失  只要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不论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总动量都将守恒。但对动能在碰撞过程中是否守恒,还将与碰撞的性质有关。碰撞的性质通常用恢复系数表达:         (6.2)式(6.2)中,为两物体碰撞后相互分离的相对速度,则为碰撞前彼此接近的相对速度。  (1)若相互碰撞的物体为弹性材料,碰撞后物体的形变得以完全恢复,

7、则物体系的总动能不变,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等于碰撞前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即,于是,这类碰撞称为完全弹性碰撞。  (2)若碰撞物体具有一定的塑性,碰撞后尚有部分形变残留,则物体系的总动能有所损耗,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小于碰撞前的相对速度,即于是,,这类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3)碰撞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即或,两物体粘在一起以后以相同速度继续运动,此时,物体系的总动能损失最大,这类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