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

ID:10776658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_第1页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_第2页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_第3页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_第4页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关键词:汶川地震危机事件媒介创新内在关联[摘要]:与戴洋和凯兹所讲的媒介事件类似,汶川地震是一种“危机型”的媒介事件。它不仅通过媒介动员受众并使之参与其中、分享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危机事件”为包括央视在内的媒介逻辑的演变提供某种契机。在危机事件的“扰动”下,媒体的行为逻辑会产生一定的“变异”,能够打破既有的制度框架和既定的角色功能。这种临时性的“制度创新”能否固化成为一种“常规路径”,取决于政府及媒体自身偏好的转变。媒体在转变政府偏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训政”功能应该强化。危机事件

2、与媒介制度创新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考察“危机事件”与“媒介逻辑”演变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转型期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5.12地震发生在中国的四川。但借助于媒体,这一事件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灾难事件。不仅中国政府和公众,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这一“事件”。这一事件完全符合戴洋和凯兹(1992)所讲的“媒介事件”(MediaEvents)的特征。它通过电视描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散人群间的“社会凝聚力”。“几乎我们所认为具有共同性和同志间的忠诚性的每件事情,都是起源于原子化的,有时甚至是四分五裂的社会。(1992:214)”[1]。汶川地震也是

3、如此,它既将分散的“我们”凝聚在了一起,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危机型“媒介事件”的典型样本。通过分析这个样本,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危机事件与媒介逻辑之间关联的理解。  一、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反应与媒体反应  五一二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媒体反应迅速。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5小时后就飞抵灾区,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就开始直播。这次地震发生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后,也是发生在缅甸的飓风之后,中国政府及媒体的及时处理与反应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称赞与认可。  从纵向上看,汶川地震中政府及媒体的反应与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形成鲜明对比。从横向上看,汶川地震与缅甸救灾形成

4、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中国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果断与得力。外国媒体从对“西藏事件”、“奥运火炬事件”对中国的批评一下子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赞誉有加。德国《世界报》评论:每个小时就公布一次死亡人数,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在这次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政府表现出完全的透明。韩联社的报道也指出,中国领导层应对大型灾难的态度在发生变化。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从5月13日起,以每天两三篇的频率和四川、北京、上海、香港记者联动的形式进行报道,内容涉及救援现场进展、中国政府媒体开放、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解放军英勇表现、中国全国哀悼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政府的表现同

5、样给予了较高评价。韩国《朝鲜日报》把中国解放军徒步进入地势恶劣的震中地区的壮举称为“弃枪扛锹的救援长征”。[2]  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媒体也好,国内媒体也好,对于这次抗震救灾基本上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更多地是肯定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媒体的表现固然有许多称赞,但也是归功于“政府对媒体管制的开放”。那么,媒体的表现是否真的完全与政府亦步亦趋?媒体(尤其是央视)的独立性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有没有体现出来?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中央电视台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喉舌媒体”,在这次报道还是表现出来了媒体自身的独特性。实际上,在危机事件的“扰动”下,媒体的行为逻辑总会产生一些“变异”,

6、表现在打破既有的制度框架和既定的角色功能。因此,考察这次地震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尤其是突发事件下媒体的“制度创新”及其机制、影响就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二、媒介逻辑的突显与危机事件中的媒介制度创新  所谓“媒介逻辑”是指一套控制“内容应该如何处理和呈现,以便竭尽所能地运用既定媒介的优点”的内在法则与规范。根据阿塞德(1985)的看法,“媒介逻辑”意味着一套媒介文法的存在,这套“媒介文法”决定了时间应该如何运用、内容项目应该如何排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符码)设计如何运用等。埃斯德和斯诺(1991:10)则把媒介逻辑界定为“理解和解释社会事件的方法……这种(传播)形

7、式的成分包括不同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形式的要素包括材料怎么组织、材料呈现的风格,关注和强调的重点以及媒介传播的法则。”[3]  长期以来,中国媒介的运行逻辑由政治来设定。政治逻辑决定了媒介逻辑。由于中国媒介体制是国有体制。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媒体在产权上属于国家所有,在高层人事的任命权与考核权上隶属于国家的干部考核体系。因此,媒体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存在的。媒体的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执政方式的变化与否。唐山大地震时的媒体报道,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政治逻辑是如何证实媒介逻辑的。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地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