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ID:10778285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_第1页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_第2页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_第3页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_第4页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新闻奖会议新闻的创新思维摘要 本文通过时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会议新闻中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包括宏观思维、换位思雏、反向思维、动态思维、发散思维,寻求做好会议新闻报道的规律。  关键词 会议新闻 中国新闻奖 创新思维    会议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由于缺乏新闻意识。许多媒体上的会议报道连篇累牍,格式千篇一律,许多没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充斥了版面和节目时间,引不起受众的兴趣。  采写会议新闻看似简单,其实要把会议新闻写好、写活、写得精彩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搞好会议报道,转变思维方式很重要,不拘一格是关键。这就要求采编人员要有创新思维,不仅要针对会议新

2、闻的特殊性选准会议信息,报道好会议新闻,还要运用其立体、多向、动态的新闻思维来搞好会议报道。  “中国新闻奖”中的精品新闻新闻价值颇高,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历年获奖会议新闻精品的创新思维更是为做好会议报道提供了借鉴。纵观“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会议新闻佳作,我们可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思维。    一、一览众山小:宏观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采写会议新闻时,记者容易就会议报道会议,不能甄别新闻信息真正的含量有多大,其问题就出在居于一隅的微观思维束缚了自己的头脑,登高望远的宏观思维则能让记者对“众山”之相一览

3、无余。这里的宏观思维是指记者站在一个制高点上鸟瞰林林总总的大干世界,从总览全局中,去考察报道对象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在全局的地位和作用中去判断事物的分量及其新闻价值。“中国新闻奖”获奖会议报道,便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整体化趋势,能从传统的一会’义一新闻的微观圈子中跳出来,变单一的、微观的思维方式为宏观思维方式,高屋建瓴,总览全局,挖掘事实,综合分析,力求在广阔的背景和时空大跨度中,在宏观和微观的联系中,详尽地报道与会议新闻事实有关的方方面面,以突出和深化报道主题,增强报道的力度和广度。  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三等奖的《奥运“鸟巢”用钢全部“中国造

4、”》一稿,便是记者高屋建瓴、总览全局后采写出的具有宏观思维的会议新闻精品之作。这篇消息所报道的是奥运“鸟巢”用钢全部实现中国制造,攻克技术难关的事实,而整个报道的起点始于一次钢材供需会。2005年奥运工程钢材需求与钢铁企业见面会上,'对于“鸟巢”工程所用的我国从未生产过的产品一110毫米厚Q460宽厚扳,邯钢集团主动承担了任务。由于这种产品的规格、强度特殊,生产难度很大,记者在会议上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重大信息,在会后立即进行了全程密切关注,直至研发成功。这里,记者并没有简单的“就会报会”,而是下了功夫去做深主题,深思熟虑,牢牢抓住“奥运鸟巢用钢全部中国造”这一独特新颖的内

5、容,运用高起点、全方位、掘进式的思考方式,结合各方面的背景材料,深入剖析这一新闻事实的内涵,抓住了这个具有世界性工程的标志性意义的鸟巢用钢问题来展示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一宏大主题。记者运用宏观性思维,站在全国的制高点,见微知着地揭示出了我国钢铁工业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了新闻的价值。    二、为受众服务:换位思维    在人们工作、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受众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接收信息,并细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上,而更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获取直接信息。“中国新闻奖“中的优秀会议报道便是换位思维的产物。记者们设身处地考虑受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并以此为切入点捕捉报道线索

6、和报道题材,并特别着力表现受众最关心的事实。他们根据受众要求抛弃了一些长篇大论的报道形式,尽可能选择短小精悍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并站在读者角度编新闻。  例如刊登在2008年8月29日《春城晚报》上的消息《80分钟客套话,惹恼千余听众》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它便是运用换位思维,站在受众角度所写出来的一则好新闻。这篇消息报道的是:由陈东琪主讲的《中国经济形式分析及预测》高层论坛讲座在开幕前由于多位人士的开场自,客套话足足讲了80分钟,引起了众多听众的反感和愤怒以致有人离场抗议。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恭维话,对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场风景,记者并未习以为常。当这种会场恶习

7、从一个高层论坛上典型化地体现出来时,记者站在受众的角度上用自己的纸笔说出了受众的感受,从而改弦更张了原报道目标和方向,使计划中的正面会议新闻报道,变成了舆论监督,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与痛击。作品从贴近受众方面做文章。站在“为受众服务”的角度抓取了这一新闻亮点,敏锐地对这一现象做了及时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好评,的确是一篇极其抢眼的批评报道。    三、反弹琵琶:反向思维    如何使会议报道改变程式化的态势,摆脱千篇一律的形式,使之成为一篇篇具有活力、能引起受众共同关注的作品?新闻报道中的迂回的反向思维可以看成是一种追求新颖独特的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