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

ID:1078826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_第1页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_第2页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_第3页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_第4页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改背景下为什么缺失名师论文摘要自课改以来,在中小学出现了许多名校和名校长,但在全国叫得响的课改名师却并不多见。其原因主要有:统一的备课制度和教学模式,成就了学校却限制了教师;多变的课本繁荣了市场却难为了教师;先进摘要自课改以来,在中小学出现了许多名校和名校长,但在全国叫得响的课改名师却并不多见。其原因主要有:统一的备课制度和教学模式,成就了学校却限制了教师;多变的课本繁荣了市场却难为了教师;先进的课改理念明白了专家却困惑了教师;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却淡化了教师。名师必须在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示范;名师必须熟练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整个学段的教材体系;名师必须

2、有很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名师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中小学出现了许多名校和名校长,这些学校大都以课堂教学改革出名,如江苏省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等。然而与名校群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国叫得响的课改名师却少之又少。人们都热衷于到名校参观学习,而名校除了校长有名,教学模式有名,有影响的教师并不多。人们不禁慨叹:现在是名校群起而名师缺失的时代。一、名师缺失的原因分析(一)统一的备课制度和教学模式,成就了学校却限制了教师在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的一句话是:有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看一下近几年出现的名校,大多都是

3、有一个好校长。校长有创新意识,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创立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然后以行政的手段在学校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阻力就“不换思想就换人”,通过各种奖惩制度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甚至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学生练习不能少于多少分钟。这些严厉的管理措施对于促使教师们强行接受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课改初期,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还不能掌握,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强行人规,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感悟,是有引领作用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连一些起码的课堂常规都不熟悉,规定一些课堂教学的模式让他

4、们遵循,确实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这种整齐划一的管理措施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却难以出现名师,因为名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我们看到的是校长的思想而不是教师的思想,看到的是学校的统一模式而不是教师的个人风格。到处做报告的是校长而不是教师,教师外出讲课也只能是对学校教学模式的展示和诠释,他们介绍的是学校的改革而不是自己的教学思想;在学校他们只能算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而不是独特的自我,他们会成为名校的教师但难以成为名教师。(二)多变的课本繁荣了市场却难为了教师名教师不但在教学风格方面自成特色,对教材的把握也是相当熟练。过去许多名

5、教师“一支粉笔”登讲台,从来不带书和教案,令人称奇。因为多年不变的教材内容他们已烂熟于心,上课时不需要再看课本。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首先取决于对教材的熟练程度,很难想象名教师上课时会眼不离课本。而现在新课改提倡“一标多本”,各地可以自选课本,甚至一个地区的课本也在不断变化。同一个班的课本可能《语文》是人教版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的;这一年级是苏教版的,下一年级又换成了沪教版。这种做法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选择教材的机会,另一方面繁荣了教材市场。过去许多名师走遍全国上公开课从来不带书和教案,甚至让学生临时点课,学生点什么教师讲什么,教师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顾客只要报出菜名

6、就能做出这道菜。全国统一教材,教师只要把一套书搞熟了,走遍全国都不怕。就像卡拉OK一样,大家都是“唱同样的歌”,只要点出歌名,歌词一样,旋律一样,只是嗓音的不同和演唱的水平不同。现在不行了,各地的课本不一样,名师到外地上课首先要熟悉当地使用的课本,不再那么得心应手了,更不敢妄谈点什么上什么。有些老的名师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干脆自带课本,走到哪里上公开课都是那一篇课文。据说一个小学名师一篇课文在全国讲过600多场,真是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然而现在大家希望看到的是“用我们的教材你怎么处理”,所以面对多变的教材市场名师也为难了。(三)先进的课改理念明白了专家却困惑了教师说是

7、新课改,其实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了,对于一些新课程理念人们已熟能成诵,但真正能够解释清楚并说明在具体教学中怎么用的教师却并不多见。比如:具体到一节初中数学课,怎样才算是用好教材、超出教材?不同学段和学科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在家长和社会依然看重中考和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与升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这些问题,课程专家们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能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的并不多,能亲自上示范课的更少。一线的教师只能在实践中慢慢地感悟,摸着石头过河,也拿不准自己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目前我们还很少看到令人信服的新课改的示范课,可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