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

ID:1079121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_第1页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_第2页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作为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新课程把学生体验、经历纳入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能够感悟的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教师教授方法、技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球运动这一部分,难点很多,但设计一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简便的学生探究活动无疑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的,以下是自己一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一、时间的东早西晚的探究活动设计:“地方时”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在地球以上贴两个点,通过演示

2、地球的自转让学生明白“东早西晚”,大部分同学理解。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报时间。教师让某列(东西方向)的前三个同学起立,代表经度相差15读的三个地点,教师代表太阳,当教师走到哪位同学面前,就代表他那儿太阳直射,太阳(教师)从东向西走,经过谁,谁就报时间12点,其他两位同学根据位置也报出了相应的时间。游戏做完后学生对地方时这个知识点就容易明白了。二、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的探究活动设计:材料准备:一个乒乓球、一张纸。操作步骤:1、把纸卷成纸筒,使其直径与乒乓球直径相等。2、把乒乓球放入纸筒中

3、,乒乓球内切于纸筒,其切点形成一个圆圈。3、假定眼睛光线是平行的太阳光线,从纸筒的一端看,只能看到一个半球即昼半球,从而说明昼夜半球是相等的。其切点形成那个圆圈即为晨昏线(圈),眼睛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是垂直的。三、晨昏线示意图的探究活动设计:材料准备:一个地球仪、一段胶布、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操作步骤:1、把胶布贴在地球仪上,贴时晨昏线的位置按夏至时的晨昏线位置。2、用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晨昏线一分为二,涂上不同的颜色。3、让学生观察,侧视图时观察晨昏线的表现,只能看到同一颜色的胶布,即只能看到晨线或只能看到昏线。在两极

4、为中心或在两极附近观察晨昏线的表现,两种颜色的胶布都可看见,即为同时可以看见晨线和昏线的一段。4、教师配合平面的侧视图与俯视图展示效果就更好。学生可轻松突破此难点。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果的探究活动设计:设计1:我们可以借助实验将其具体化:拿一地球仪,在北半球区域内滴一滴红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墨水留下的痕迹;擦掉痕迹,再按同样的过程分别演示南半球、赤道上的偏转情况,就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设计2: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底部开孔的塑料盆蓄满了水做演示,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当拔出塞子把水放掉时,水

5、是竖直流下还是旋转流下?若是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引起他们的思考。然后教师请学生上前来拔出塞子做这个实验,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放一些彩色碎塑料片,得出结论为逆时针流动。得出结论,并提出问题,南半球呢?引发学生思考。五、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的探究活动设计: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实验步骤:1、确定地球自转周期的参照物:太阳、某一恒星,并解释清楚地球和太阳、某一恒星之间的关系。(强调由于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地球公转过程忽略不计)2、将地球仪的任意一条经线用墨水涂成红色,请第一排中间的同学甲作太阳,课室后边的墙假设是遥远的

6、某一恒星。3、地球仪红线正对学生甲,同时正对课室后边的墙(同时第一次正对)。4、教师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缓慢地绕甲同学转,表示地球公转,提示学生注意观察。5、当红线表示的经线第二次正对课室后的墙时,此时地球转过360度.,这就是一个恒星日;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此时红线表示的经线是否正对甲同学,教师再使地球仪向东自转一角度,红线表示的经线正对学生甲(太阳),这就是一个太阳日。6、利用演示分析结果,学生归纳得出恒星日、太阳日差异:一个太阳日周期比恒星日长,恒星日才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六、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探究活动设计:在

7、理解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时候学生总是记不住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什么时间达到最小值,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工作量很大容易忘记,教师可以就把班级的几列学生利用起来,最中间的为赤道,9列的话可以让第3和第7列代表南北回归线,这样太阳(教师、学生都可以)在第3和第7列之间来回移动让每一列的学生观察自己看到的“太阳”距离自己的远近就可以判断出什么时候自己的位置太阳高度最大或最小。七、正午太阳高度的探究活动设计:演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天中的移动轨迹)照射一根木棒。得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

8、是正午;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木棒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得出:影子最短时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也是正午即地方时12时。  首先,我请来两个同学,一个背对全班同学(甲),扮演恒星或太阳;另一个面向全班同学(乙),扮演地球,但要保证他们两个一开始是面对面,四目相对。然后我提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头部,特别是双眼,因为图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