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孔庙:延续文脉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

ID:10795773

大小: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_第1页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_第2页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_第3页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_第4页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宁孔庙:延续文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宁孔庙:延续文脉新闻背后I×INWENBEIHOU口李湘萍文图天独厚,倚傍秀美的青秀山,旖旎的邕江在其面前逶迤流淌;它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尽显仁山智水神韵.笔者近日走访了新迁建落成的南宁孔庙,并就其中所呈现的文化现象采访了广西着名学者江建文教授.孔庙:邕城文脉的重要标识笔者坐车从青竹立交桥下来驶入青环路,就看见路两旁印有孔庙标识的黄色旗子迎风招展,人行道上三五成行的中老年人悠闲地迈步走向孔庙.到了青环路9号,门前早已车水马龙,虽不是节假日,且天公不作美,但纷纷扬扬的阴冷飞雨仍挡不住人们涌向孔庙的热情.特地从钦州赶

2、来的杨女士告诉笔者,她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讲,入学前到孔庙的泮池洗洗笔,跨过状元桥去拜拜孔子,会学业顺利,现在终于等到了迁建的南宁孔庙落成对外开放,就带着准备开学的女儿来拜拜孔夫子.笔者随人潮到南宁孔庙里走上一圈,不定时播放的广播里讲述了南宁要问最近邕城最热的文化景点是哪处?新近迁建落成的南宁孔庙无疑高居榜首.它占地面积45亩,主体建筑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地理位置得8孔庙的历史渊源,崇圣祠里还有讲解员随时随地接受游客有关孔庙的问询,一番下来,还长了不少见识.南宁孔庙是古代南宁儒学之府,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南宁孔庙

3、初址位于仓西门外沙市(今向阳百货商场附近),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迁至今南宁饭店内.原占地面积约6亩,整个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砖木结构.南宁孔庙从始建至民国时期,3>k迁建,3O多次维修或重建.1982年因南宁饭店扩建,大成殿被拆除,原材料一砖一瓦一木都标记好序号存放于广西展览馆,碑记则移至南宁人民公园的镇宁炮台碑廊.?2002年,南宁市政府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议,把迁建南宁孔庙的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2005年9月,南宁孔庙迁建工程破土动工.2011年1月30日南宁孔庙迁建落成,其主体建筑依次为棂星门,状

4、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庙中建筑继承传统规制和传统工艺,全部用上好的木料和石材建成,无一钉铆,做工精细,是目前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集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传统教育三大功能于一体,成为南宁市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崇圣祠里的檀柱椽梁,一砖一瓦皆是文物."讲解员的一句话让笔者留心起崇圣祠里的建筑.地面用灰砖错落铺齐,无丁点水泥痕迹,室内梁柱不同于前面大成殿里从泰国,老挝等国进口的上等木材那般光鲜簇新,它们虽陈旧暗淡却散发出古朴凝重的气息.原来,这些砖,瓦,木就是当年大成殿被拆后存放于广西展览馆的原材料,至今已有几百年的

5、历史了.崇圣祠即是整个新迁建落成的南宁孔庙中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崇圣祠里陈列有曲阜三宝之一的楷雕,清代至民国时期出版的《诗》《书》《礼》《易》《春秋》,线装书局2005年版的《孔子世家谱》等.南宁孔庙延续文脉尊儒崇文而以环形展示的5O幅《孔子圣迹图》红陶壁画更是吸引游客的目光,"真宗祀鲁""杏坛礼乐""在陈绝粮""在川观水"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配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让游客在细细品味中,了解了孔子的生平,领略了中国文化圣人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红陶壁画是广西着名的红陶艺术家卢权智精心烧制的,选取的版本是原北平民社

6、1934年3月影印的明朝万历年间版lO4幅圣迹图中的50幅.《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连环画.南宁孔庙迁建落成,是南宁市的一项文化盛事.广西大学教授江建文认为,修建孔庙是为了更明确孔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表明今天的人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是郑重其事地传承,纪念.同时,孔庙也是宣传孔子及其思想的很好的传播平台,一方面它如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一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向世界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它比较接近民间,中国老百姓追思古人时爱烧香敬

7、香,磕头作揖,孔庙为这些习俗的表达提供了场所,极富民间色彩.祭孔:尊儒崇文的回归南宁孔庙迁建落成之目,南宁各界人士及孔子后裔代表等looo多人出席落成仪式和祭孔大典,典礼参照明代礼制,古乐声声,仪仗隆重.而自开放日起,前往孔庙拜祭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笔者发现,到孔庙的游人都喜欢在状元门,状元桥等寓意好兆头的地方拍照留念,过泮池时则纷纷投币许愿,在大成殿前烧高香祈福,在大成殿内虔诚跪拜孔子帝王坐像,对庙中的龙牌石雕青睐有加,有甚者俯趴其上,膜拜整个龙身.一旁的讲解员笑着说:"学生摸龙爪中的笔,寄寓读书用功;走仕途的人摸龙爪中的印章,暗喻

8、'握权';年长者摸摸龙身下方的龟,表示长寿;生意人呢就该摸摸如意,借喻一切顺利如意.""有不妥之处,也可理解."江建文对市民的祭拜行为作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所以在老百姓的心里,儒道佛是可相通,互通的,很多人认为,孔庙提供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