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

ID:10800744

大小:4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8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_第1页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_第2页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_第3页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_第4页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_第5页
资源描述:

《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 加快中华民族复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向前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一、纵览历史长卷,抓机遇者民富国强,失机遇者国弱力衰甚至被历史淘汰无论是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些整个

2、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无论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掌握自身命运并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大相径庭。第一次战略机遇期: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中国面临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可以追溯到公元1516世纪初期的郑和下西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

3、海事业的顶峰。郑和下西洋也表明中国在明朝时有着比欧洲更精湛的造船工艺、更发达的航海科技以及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更多是宣扬我天朝大国国威,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而此后不久的15世纪末期,欧洲开辟新航路活动蓬勃兴起,以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为标志,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

4、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5世纪末期时的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和西欧,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大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在1500年时,欧洲与亚洲相比,并不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欧洲的相对弱点比它的力量更为明显。转折点发生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此后,欧洲开始进入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活跃时期,创造了“欧洲奇迹”。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在此后的两三百年中,完全改变了人类历史。欧洲第一次领先于东方。16在全球历史展开的关键时刻,中国将力量转向内部,把无穷无尽的海洋留给

5、了西方的冒险者。结果中国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工业革命与洋务运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发生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借此战略机遇期,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独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6、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把握此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德国、法国、美国相继崛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世界力量平衡的天枰彻底倒向欧洲。东亚的中国和日本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1860年前后,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中日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历史向中日两国提供的机遇也相差不多。但在这次机遇面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就迅速改变了原来大大落后于中国的状况,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打败了中国,后又击败俄国,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唯一的非西方世界大国。16

7、中国也强烈意识到了这次机会,同时以洋务派为中心力量的改革派在发展军事力量方面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1894年的中日甲午之战却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为何同是向西方学习,中日两国近代化却一败一成,结果迥异。一个共识是,日本的洋务派在振兴对外贸易、推进洋务方面,虽然也不是直接以近代国家为目标,但试图参考西方国家制度来进行本国制度改革的动向已经非常明显。相对于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洋务派在经历了最初的一段试错后迅速确定了“西学为体”的方向,这成为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基础。而中国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在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

8、腐朽的清朝统治,注定其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次战略机遇期间中国统治阶级中的改革派虽然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