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

ID:10803264

大小:433.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08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至11单元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名山奇景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和领略祖国的名山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学生从阅读中体会优美的语言表达效果,领略文章的表达方式。3.丰富语言积累,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景训练。教学重点:1.积累好词佳句。2.进行写景训练。课时安排:7课时课题题西林壁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法、学法 讲读法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教案总节数 二次备课时间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记实一、导入 (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3、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3、初读古诗,认识生字。4、泛读古诗。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第二课

4、时教案总节数 二次备课时间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一、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二次备课记实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

5、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二、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

6、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板书: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题黄山松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教法、学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

7、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教学准备 教材、教参,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第一课时教案总节数 二次备课时间 执教日期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记实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播放视频:黄山美景   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二、浏览文章,再现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松有三个特色,请同学说说都有哪三个特色?三、披文入情,载情

8、入文  (1)小组学习    出示文字:明确学习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哪些语句表现出黄山松的特点,画一画,读一读。   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