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

ID:10818148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_第1页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_第2页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_第3页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_第4页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论文提要:20世纪的西方哲学研究为什么体现出“社会哲学转向”?我们今天的哲学研究究竟应当向何处去?本文结合对许茨的、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研究的批判性考察,不仅肯定这种转向的存在,也指出了其实质性内涵是通过走向“社会世界”而寻求彻底改变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研究立场和方法论视角;同时,由于许茨和绝大多数当代西方哲学家一样仅把“过程”和“建构”当作理所当然的基本预设“点到为止”、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系统深刻的研究,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只有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出发,才能真正把学术研究的“历时性”维度

2、和“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自己通过直至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freelultaneity)26,来概括这种直接性、过程性和建构性。在他看来,把握住这一点,有关主体间际的理解和沟通的问题就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了。就他本人的具体研究进路而言,他也是从这里出发,通过论述处于直接的面对面情境之中的同伴、同时代人及其各种层次(在“社会世界之诸维度”这篇重要文章之中,许茨总共涉及到以下八种“同时代人”层次:1、以前处于“我们-关系”之中的同伴;2、个体经验有可能接近的、处于同伴以前的我们-关系之中的伙伴;3、个体认识并且短暂地见过的同时代人;4、个体认识到

3、其存在并按照某种标准来看待的典型的同时代人;5、个体根据其组织和功能加以认识的集体性社会存在;6、个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经验的集体性社会存在;7、在同时代人世界之中形成的、匿名和客观的各种意义形态;以及8、所有各种可以证明某个主体的主观意义脉络的人工制品)27、前辈,以及后来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所谓的社会世界意义结构,究竟是如何通过现实主体的主观性意义沟通和理解过程,在现实世界之中逐步建构和具体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许茨对社会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具体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由自我、变形自我28、同伴、同时代人,乃至由前辈和未来人共同构成的社会世界及其多重

4、意义结构的研究和论述上,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和论述,都是从他在这里对这种现实社会个体参与主观性经验互动的直接性、过程性和建构性的研究和论述出发的。必须强调和补充说明的是,许茨虽然从现实社会个体的主观经验性互动具有的直接性、过程性和建构性出发,对意义的主体间际性理解和沟通问题进行研究和说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但是,他对这个至关重要的关节点并没有加以充分重视和系统探讨,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基本预设“点到为止”。因此,他不仅像韦伯一样忽视了自己的论述所涉及的关键之处,也使自己的后续研究及其结论无法与这种基

5、本预设毫无矛盾地连贯起来。比如说,他在具体论述包括同时代人的主观理解在内的所有各种主观理解类型时,曾经借助几个对于其理论来说至关重要的术语——“理想类型”(idealtype)、“类型化”(typification)和“类型”(type)29。从学理角度来看,这些术语显然是进行“共时性”取向和研究的产物。这种做法尽管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究起来,现实社会个体的主观性经验互动所具有的直接性、特别是过程性和建构性,显然都是与“历时性”、而不是与“共时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直接性、过程性和建构性本身就是“历时性”的具体表现。这样一来,许茨这

6、种做法就从根本上忽视了现实主体进行主观建构过程所必然要涉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再举一个具体例子,他在论述同时代人的主观经验构成过程的时候指出,“使我有关同时代人的经验得以构成的方式之一就是,从我以前有关处于面对面情境之中的同时代人的直接经验出发进行推理。……这些解释天生就具有推断性。它们都是由一些以我关于同伴的经验——这样的经验要么与某些特定的同伴有关,要么与一般的同伴有关——为基础、以这样的经验为中介的推理组成的。”30显然,许茨在这里所谓的“推理”,是具有形式逻辑色彩的三段论演绎推理、或者说至少是与这种推理相类似的推理,因而必然具有我

7、们在其他地方曾经指出的形式化特征和平面化静态视角特征31,因此也是与上面提到的他“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社会世界研究”的基本倾向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其实,我们这里所谓许茨没有加以研究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只是我们在这里以他的本文为依据进行个案研究比较容易看到的、由他这种“诉诸”与他的后续研究过程和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之一。此外,更加隐蔽32、但却更富有关键性重要意义的问题似乎在于,究竟什么样的现实社会个体,才有能力进行这样的主观性经验互动、才有能力通过诉诸这样的“过程”和“建构”而进行这样的建构和推理,而且,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