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

ID:10838282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_第1页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_第2页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_第3页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_第4页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的论文  摘要阐述了门源县草地鼠害的现状、分布特点及种群特性,分析了鼠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草地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鼠虫害;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青海门源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中段,总面积6902.26km2。天然草场面积45.73万hm2,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4000m之间,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8.88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85.01%。属冷凉湿润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年日照2264.8~2739.8h,总辐射量546.7

2、9~646.86kj/cm2,自然灾害频繁[1]。全县可分为5个草地类,分别为: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灌丛类、疏林类。  1鼠虫害现状及分布特点  1.1鼠害现状及分布特点  门源县草地害鼠主要为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其分布有一定的特点:中华鼢鼠主要栖居于海拔2400~3600m的高寒草甸、高山灌丛及高原农田、荒坡等比较潮湿的河岸阶地、山间盆地、滩地和山麓缓坡;高原鼠兔主要栖居于海拔3700~3950m的高原草原、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及高寒荒漠草原带,在灌

3、丛草原带它们只居于灌丛外围的草地上,在山间盆地、山麓缓坡等处营群居生活。据调查,全县鼠害发生面积为16万hm2,危害面积达13.7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35.01%。.cOm据2008年对全县鼠虫害调查,鼠兔的危害期平均有效洞口234.6只/hm2,平均鼠兔数量32.8只/hm2,洞口系数0.1398。鼢鼠危害期最高密度32只/hm2,平均密度13.3只/hm2。1只鼠兔日食量按66g计,1只鼢鼠日食量按264g计,年食优良牧草分别为77.93kg和126.4kg,全县鼠兔和鼢鼠危害区1年共损失优良牧草32701t。据调查,每只鼢鼠每年推至地

4、面的土丘平均为241.1个,折算干土壤量达1023.8kg,覆盖草地面积22.5m2。  1.2虫害现状及分布特点  门源县虫害种类主要为草原毛虫,其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3700m山地草甸类草场的滩地和山地阳坡,主要危害的地区为皇城、苏吉滩、仙米、珠固四乡镇。据调查,门源县虫害累计发生面积为6万hm2,危害面积达4.13万hm2,危害区虫口最高密度达396头/m2,平均为122.9头/m2。  2鼠虫害种群特性  2.1草地害鼠种类及种群特性  2.1.1高原鼠兔。门源县高原鼠兔个体较大,上下唇均为黑色,其毛棕色或棕黄色[2]。鼠兔的洞穴分栖

5、居洞和临时洞2类。栖居洞构造复杂,一般有4个以上洞口,窝巢的位置距地面40~54cm,占地面积较大,洞道长平均为13m,最长可达20m以上;洞道平均深度为32.8cm,有的甚至达60cm。洞道多分枝,有的互相沟通成网状,洞径8~12cm。鼠兔主要吃植物的嫩茎、叶、花、种子及根芽,对鲜嫩多汁的绿色部分更加喜食,多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优良牧草,日平均采食鲜草77.3g,约为其体重的50%,56只鼠兔日耗牧草量相当于1只藏系绵羊的日食草量。繁殖盛期为5—6月。高原鼠兔在门源县内农牧业乡均有分布,但密度不同,决定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草地类型、草地退化状

6、况、天敌数量和防治年限等。  一般正常年份鼠兔数量的高峰期在6—7月,数量最低点在翌年繁殖期间的3月。鼠兔常利用旱獭洞穴为自己出入的通道,其洞道还常与鼢鼠洞道串连,而自己的一些废弃洞道又常被鸟类营巢繁殖,栖居过冬或作为逃避敌害的避难所。  2.1.2高原鼢鼠。高原鼢鼠体形短粗,呈圆筒状,尾细短,头部扁而宽,无耳壳,四肢较短,前脚较后脚粗壮。鼢鼠营地下活动,迁移能力较差,洞系结构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取食洞道、交通洞道、朝天洞和主巢等部分[3]。取食洞道距地表约为6~10cm,洞径为2~7cm,是取食活动中所挖掘的洞道;交通洞道距地面距离约20cm,

7、是由主巢至取食洞道相对永久的通道,洞径较粗大、洞壁光滑,洞道附近常建有贮藏食物的洞室,位于交通洞道下方,主巢上方的是洞径明显变窄的朝天洞,每一洞系一般有1~2条向下直通或以十分陡峭的角度通达主巢的朝天洞道;主巢距地面约20~50cm。鼢鼠挖洞时,将洞内挖出的土挤向两侧,形成土丘。鼢鼠主要以地下根为食,但有时也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和种子拖入洞内取食,主要取食菊科、蔷薇科等杂类草肥大的轴根根茎、根蘖等地下部分。鼢鼠1年只繁殖1次,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7月幼鼠开始独立生活,胚胎数变化幅度不大,一般2~3只。鼢鼠虽常年生活于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但仍

8、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据监测资料表明,夏秋季挖掘、采食活动每日出现2次高峰。鼢鼠是典型的独居性动物,除育幼期外,每只鼢鼠均有其独立的巢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