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

ID:10846942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_第1页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_第2页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_第3页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的论文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用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大力发展,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十分频繁。若能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如掘进前方是否有岩溶、断层破碎带、富水区域等不良构造进行准确预测,且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地安排掘进进尺并修正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则可避免险情发生。目前,关于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已有相应的研究。李乃旺等[1]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老山隧道进行了超前探测,得到了隧道和断层破碎带相交处为浅部裂隙岩溶含水带中的优良导水带,该处涌水的

2、可能性很大,其推断结果在施工中得到证实;余左清等[2]应用高密度电法对戌街隧道进行了超前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其结果与开挖后揭露的地质情况吻合较好;尹培林[3]应用tst方法,对桃园隧道进行了勘测,结果表明ts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应用二维滤波技术有效地消除了面波和侧向回波,保证了预报结果的真实可靠;高辉[4]等应用tsp技术对雁门关特长隧道进行了预报,得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加快工程进度,同时也能减少工程造价。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还很少有综合tsp,高密度直流电法和超前钻孔法这几种方法对复杂地质条

3、件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体进行超前探测研究的。因此,本文将以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为工程实例(该隧道所处的地层条件极其复杂,断裂带、岩溶、节理密集带、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极其发育),通过综合应用tsp、高密度直流电法和超前钻孔法对掌子面前方岩体进行超前预报,探明了相应的不良地质现象的位置和规模,为施工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科学依据。.此外,通过几种方法的综合,可以解决单一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缺陷,优缺点互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1tsp法的原理及测线布置  1.1tsp法的原理  tsp(tunnelseismicprediction)是瑞士amber

4、g测量技术公司研制开发的一套隧道地震超前预报系统,采用地震方法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属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探测技术(图1)。与常规地震反射波探测技术不同之处,在于该系统是专门为长距离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而设计。该技术主要是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炮孔,通过小药量激发产生地震波(弹性波),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地震波遇到岩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裂隙带、断层或岩层变化等),有一部分信号会发生反射,反射信号将被布置在隧道左右边墙上的2个高灵敏度的三分量加速度地震传感器(检波器)所接收并记录下来tsp系统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构造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

5、准确预报隧道施工前方几百米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和岩石特性变化。        图1tsp超前预报原理示意图    1.2tsp法的测线布置  测线布置如图2所示,在掌子面后方的边墙上依次布置爆破孔24个,孔间距1.5m,两个接收孔分别在布置在两侧边墙,均距离第一个爆破孔19m。        图2tsp探测系统布置示意图    1.3tsp法的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采用tsp、n之间形成电位差δumn,利用发射电流可计算出mn球环上的视电阻率。通过在巷道迎头后方布置电极,从而可探测出迎头前方的异常情况,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了能够正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采用三个

6、供电电极交替供电分别测量的方式,利用几何交汇的原理(如图5所示),从而只探测掌子面前方的潜在危险部位,此即三级法超前探测。  2.2高密度电法的测线布置  长基岭隧道进口左线供电点a1布置在距掌子面14m处,a2和a3电极布置在a1电极后,各供电电极间距为4m,电极布置如图5。测量电极mn向掌子面后方移动,每次移动间距为4m。mn间的距离为4m。通过移动测量电极mn,采集隧道周围岩石的视电阻率值,即可得到掌子面前方视电阻率[5]相关比值等值线图。 论文联盟    1.3tsp法的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采用tsp、n之间形成电位差δumn,利用发射电流可计算出mn球

7、环上的视电阻率。通过在巷道迎头后方布置电极,从而可探测出迎头前方的异常情况,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了能够正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采用三个供电电极交替供电分别测量的方式,利用几何交汇的原理(如图5所示),从而只探测掌子面前方的潜在危险部位,此即三级法超前探测。  2.2高密度电法的测线布置  长基岭隧道进口左线供电点a1布置在距掌子面14m处,a2和a3电极布置在a1电极后,各供电电极间距为4m,电极布置如图5。测量电极mn向掌子面后方移动,每次移动间距为4m。mn间的距离为4m。通过移动测量电极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