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ID:1084829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_第1页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_第2页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_第3页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_第4页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建议要求。教学时在对这个问题的运用和理解过程中,我认为:现行科学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和科学地处理教材,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用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

2、活动形式,设计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活泼、有趣。  一、切合实际,活用教材 如:五年级“沉浮”单元的教材我是通过二个方面来处理的:  1.调整教材顺序  本单元共有8课,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要是通过观察多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或浮,初步认识物体沉浮与物体的种类(材料)有关,与同种实心物体的大小无关;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再通过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知道当物体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当物体重量相同时,则大的物体上浮,小的物体下

3、沉,并进而通过研究,知道当物体大小不变时,改变重量可以实现下沉、上浮(漂浮)或悬浮;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探究物体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物体体积(排水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或浮;第4课《造一艘小船》,主要是进一步研究物体在自身重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排水量)越大,越能漂浮得高;第5课《浮力》采用感受的方法和测量的方法,研究能上浮的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第6课《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则是利用测量的方法研究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同样受到了浮力;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

4、研究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浓度(密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主要是进一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分析教材内容,似乎教材的课文顺序并不十分合理,所以我把课文的顺序作了这样的调整:第1课——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3课——第4课——第2课。即把本单元的教材顺序改变为:观察物体的沉或浮——感受、测量上浮物体的浮力——测量下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增加液体浓度(密度)使下沉的物体上浮——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重量不变时,增大物体的体积

5、(排水量)使下沉的物体上浮——自身重量不变时,体积(排水量)越大,越易上浮——探索影响物体沉或浮的因素。这样处理的结果,既可以使教材内容前后更具有逻辑性,又使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容易迎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2.整合教材内容  仔细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不难发现,第3课与第4课,第7课与第8课,内容十分相近,所不同的只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就是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加深而已。特别是第3课与第4课研究的内容、方向并没有较前一课有什么改变。所以我先把第7课和第8课的内容整合起来,着重探究马铃薯在

6、不同浓度(密度)的液体中,在不同种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进行观察与测量。而把第8课中的实验探究“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这一内容暂时删除,延至第2课,即经过教材顺序处理后的最后一课进行。  第3课与第4课的内容,由于主要研究的是在自身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体积(排水量),可以增大浮力,体积越大,能排开的水量越多,可以实现的水对它的浮力也越大。因此,这二课的内容可以合并成一节课。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一是把第3课一开始的“观察不同形状的同一块实心橡皮泥在水中都是下沉的”这一内容简

7、化为各组同时进行,各组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而不必每组都把同一块橡皮泥改变成不同形状(实心),再分别进行重复实验。二是把第4课“用其他材料造船”这一环节延到课外进行。  最后一课,即教材中的第2课,是有深度地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有关因素。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分析物体在水中或沉或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有前几节课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学生此时已比较清楚地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是物体(材料)的种类(重量、大小),还有液体的种类(或液体的浓度),所以随后在控制重量,研究体积与沉浮的关系,

8、或进行控制大小(体积),研究重量与沉浮的关系,应该说环节的安排也比较顺。接下去是“用小瓶子继续研究”的实验,这是进一步研究在大小(体积)被控的情况下,物体自身重量与沉浮的关系。最后再插入第8课中删除的内容,但稍作改变,即把原文中“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改变成“比较在漂浮状态、悬浮状态、下沉状态下的三个瓶子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从而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水(液体)重的物体,在水(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液体)轻的物体则上浮,与同体积的水(液体)等重的物体,则呈现悬浮的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