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论文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论文

ID:10849260

大小:66.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8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论文..摘要夏承焘早年从事词的考据之学,中年以后转入词的批评之学。他的考据成果如《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唐宋词论丛》等著作,代表了20世纪词人谱牒之学、白石词乐之学与声韵之学的最高成就。他的批评成果如《月轮山词论丛》和《词学论札》所收录的相关文章,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考据之学到批评之学,体现了夏承焘在研究方法上由“词内看词”到“词外看词”的重要转变。他的“词内看词”表现为对词的字、句、声、韵、调、体式、版本等的校勘和考订;他的“词外看词”则表现为诗词之比较、词文之对读、词作与词论之互参,以及由作者的时代、环境、遭遇、个性、政治倾向、生活态度

2、、文学观念,考察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形式与风格等等。“词内看词”与“词外看词”各有优点和局限,夏承焘的过人之处是能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关键词夏承焘;词人谱牒之学;词乐之学;声韵之学;词内看词;词外看词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生前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平生著述多达26种,代表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唐宋词论丛》等。夏承焘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据之学,一是批评之学。其中考据之学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词人谱牒之学,一是词乐与声韵之学。一、词人谱牒之学夏承焘在词人谱牒之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唐宋词人年谱》。

3、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予三十前后之作也。早年尝读蔡上翔所为《王荆公年谱》,见其考订荆公事迹,但以年月比勘,辨诬征实,判然无疑;因知年谱一事,不特可校核事迹发生之先后,并可鉴定其流传之真伪,诚史学一长术也。时方读唐宋词,因翻检群书,积岁月成此十编。其无易安、清真、稼轩者,以已有俞正燮、王国维及友人邓广铭之论著在;鄙见足为诸家补苴者,别具于《唐宋词系年总谱》中(《系年总谱》将另出),此不赘及。琐琐掇拾,聊为初学论世知人之资。在夏氏1928年8月开始撰写《唐宋词人年谱》之前,这类考证词人行实的著作已有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以及冯沅君的

4、《周草窗年谱》、《张玉田年谱》等。梁启超作《辛稼轩先生年谱》与夏承焘作《唐宋词人年谱》是同时进行的。至于邓广铭的《辛稼轩年谱》,则迟至1947年才正式出版。夏承焘不是词人谱牒之学的创始者,但他在这方面的成果是最为丰硕、也最为扎实的。夏承焘作词人年谱有一套独到的方法,这就是:“先作一篇事辑,世系、交游、著述,皆人事辑中”。例如他作《梦窗行实考》(原名《梦窗年谱》),就包括“生卒考十四页,行迹考六页,交游考十七页,余记(考官职、考悼亡)四页,约万字,费时十三日”。这个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示范意义。《唐宋词人年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取材丰富。仅直接引用的书目就多达329种。所谓“旁搜远

5、绍,匡谬决疑,遂使谱主交游经历,朗若列眉,为后之论次词史者辟其疆理,俾得恣采伐渔猎其中,岂独备博闻之资而已”。二是态度严谨。作者自云:“平生治学,虽小节亦不肯轻易放过,此足自慰,亦甚自苦。”《唐宋词人年谱》的写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其实作者所撰词人年谱远不止这10种12家,据《天风阁学词日记》载,他还做过范成大、朱敦儒、王衍、孟昶、和凝、孙洙、张孝祥、刘辰翁、郭应祥、王结、刘将孙、王奕、赵文、吴存、黎廷瑞、蒲道源、段克己、成己、王义山、蔡松年、蔡圭、党怀英、任询、李献能、赵秉文、陆游等二十多人的年谱,但由于不够成熟,最后都没有拿出来发表。即如《唐宋词人年谱》一书所收的《周草窗年谱》早

6、在1928年9月12日就开始编写了。1929年11月20日,夏承焘读到冯沅君的《周草窗年谱》,发现冯氏未见《草窗韵语》一书,而自己的旧稿则比冯作多了七八条,仅此一项,就已经胜过冯作了,但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改,直到1955年10月22日才定稿,前后历时27年,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又如《温飞卿年谱》早在1929年5月就脱稿了,但由于其生卒年无法确定,临到1955年正式出书时,他又将“年谱”二字改为“系年”。关于姜白石和吴梦窗,这是他用功最多的两位谱主,有关他们的考证文章就写了好多篇,也是由于不能确定他们的生卒年,而只能述其行实,所以在最后出书时,都由“年谱”改成了“系年”。

7、三是考证精确。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仅以《冯正中年谱》为例。前人论冯正中词,往往谈到他的为人,除冯煦之外,多认为其为人不足取。夏承焘通过细读《阳春集》和《南唐书》,以为冯煦阿其宗人,原不足取,而张惠言、陈廷焯惑于南唐朋党攻伐之辞,斥其专蔽固嫉,亦属过诋。于是“排比正中行年,并考南唐孙晟、宋齐丘党狱之曲折,偶亦订正《通鉴》及马、陆两家书之失照”,不仅纠正了张、陈诸家之偏见,于治南唐史者,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宋词人年谱》于20世纪30年代以单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