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冰川地貌

第十二讲 冰川地貌

ID:10856984

大小:3.82 M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第十二讲   冰川地貌_第1页
第十二讲   冰川地貌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讲 冰川地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讲冰川地貌l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

2、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l冰川的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

3、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冰斗、刃脊和角峰这一组冰川侵蚀地形出现在山岳冰川

4、区的上游,位于古雪线之上。冰斗是山岳冰川地区最常见的冰蚀地貌之一。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亦称U形谷。U形的出现主要与谷底被冰碛和冰水沉

5、积充填有关。槽谷在山岳冰川地区分布在雪线之下,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包围,在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刨蚀形成的。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自主探究:请在本讲的第二幅冰川地貌模型图上标上角峰、冰斗、U型谷和刃脊四种冰川的侵蚀地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