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

ID:1086036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_第1页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_第2页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_第3页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_第4页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种“做人”之风不可长2012年05月07日07:09:35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微博  时下,有一些干部热衷于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所谓的“做人”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绞尽脑汁在拉关系、聚人脉上做文章,而不愿意在埋头做事、攻坚克难上动脑筋、下功夫,这种现象值得一议。  做人与做事,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两个基石,也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中的两条平行线。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和前提,以什么样的原则和态度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影响了做什么样的事和怎样去做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做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问题是,一些干部在做人的

2、问题上出了偏差、变了味道,他们往往不是堂堂正正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而是热衷于做这么几种“变形人”: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吹吹拍拍会来事的人、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包装炒作善作秀的人。这四种“做人”都不是做人的正途。  俗话说,“打碎碗的往往是洗碗的人”,从现实中看,有时事干多了的确会遭人议论、被人妒忌,被说成“出风头”、“好表现”,甚至还会一不小心得罪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人重“做人”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反而有好处、有甜头。在这样的不良现象影响之下,一些人抱着不干不够意思、干点“意思意思”的想法,浅

3、尝辄止、敷衍了事,只求“过得去”。更有甚者,一门心思琢磨所谓的“做人”,不愿也不敢真正地做事。  一些干部“做人”重于做事,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心、事业心缺失,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作祟。重所谓“做人”,说穿了是为一己私利,把功夫做在平时,以便关键时能够多点人缘、多点选票,以免临时抱佛教,输在“临门一脚”上,希图变“现货”为“期货”。这种“做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是真心做人、真诚待人。如果让这样的“做人”态度和方式大行其道,势必会把党内同志间的关系搞得庸俗,势必会让正派做人、认真做事的人伤心窝火,起

4、到很坏的导向作用。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大课题,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解决好这个问题,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决于由此“总开关”而派生出来的事业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真正的做人,应该想清楚、弄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讲原则、有底线,做老实人而不做“老好人”,正派而不作派,做事而不作秀,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制度设计上保证

5、干部能够“只管干事,不用找人”,让埋头干事的人靠前、只会“做人”的人靠边。看票而不唯票,既看一时更看平时,发挥好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加大民意评价在干部表现问题上的话语权,让各级干部心无旁骛地干事、毫不懈怠地做事。新华网评: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新华网评青年人才专题系列之七   陆 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前,一些被选拔任用的年轻干部一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习惯拿着“放大镜”去看优秀年轻干部的缺点,并不断质疑和非议,给年轻干部健康快速成长在成了不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笔者认为,

6、对待年轻干部,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非议;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   用“放大镜”看待年轻干部,极其容易产生“逢提必疑”现象。最近,清华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重用,一如既往地引起舆论“口诛笔伐”。“最年轻厅级干部”张辉、“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最年轻镇长”牟阳……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备受关注、饱受非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客观地说,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纵然有一些问题,也是个别的、暂时的、表象的。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

7、拔,要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盲目放大、全盘否定。毕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抉择。   用“望远镜”看年轻干部,贵在“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年轻干部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又要组织“给力”。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一方面要用其所长,“给位子、压担子”,另一方面要补其所短,“对症下药、缺啥补啥”。特别要有意识地强化基层一线锻炼,使他们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站稳群众立场,把握群众诉求,学会做群众工作;要有目的地

8、把他们“丢”到矛盾堆里磨炼,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群众情绪,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摸爬滚打、加快成长。   用“望远镜”看年轻干部,贵在敢于打破常规用人才。北宋时政治家包拯说:“常格不破,大材难得。”受历史和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现象依然困扰着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有时候还形成一种习惯势力。要冲破传统阻力,首先,要打破“论资排辈”,确立“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上”的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