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

ID:10870017

大小:20.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_第1页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更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可现实中大学生的礼仪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很多大学生可能读书成绩很好,可是对于接人待物方面一窍不通。本文分析了当前大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改善社会和家庭氛围、加强礼仪教学、加强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三方面,提出应针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   关键词:文明礼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礼仪教学   礼仪是中华民族美德宝库里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人

2、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当前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生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生对基础文明礼仪知识的缺乏是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于礼仪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非常

3、重要。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有些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出口成“脏”,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不讲究文明礼仪。此外,当今大学生大多数为“90后”,是独生子女,许多大学生在家里被父母等长辈像对待皇帝和公主一样溺爱着,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万般呵护使他们变得骄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目无尊长。这样的生活成长环境是大学生各种不文明行为滋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好学生的概念一直被定义为“学习好”,对于学生只要学习好,能得到好分数,则很多老师对于他的一些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

4、只眼,没有对于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纠正。高等教育一直注重“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成人教育”,长期以来忽视礼仪教育,不重视上好大学生的礼仪课,即使是补课,也是重“知”轻“行”。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课堂讲得多,课外活动少;结论下得多,学生体会少。因此,尽管多数学生知道一些礼仪规范,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其具体地转化为个人文明的行为和礼貌的举止,造成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另外,有些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不真心诚意对待学生,本身的行为举止存在问题,达到礼仪教育的反效果。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社会不断进

5、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很多事端都是因为缺乏文明礼仪知识而引起的。传统文明礼仪被逐渐淡化,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只热心与关注国内外政治、国际关系等要闻,而关注文明礼仪教育的专题栏目及活动却很少。甚至有的媒体组织一些品位低俗,影响恶劣的节目,破坏了文明礼仪的环境。网络管理不够规范,许多不文明、低俗的信息通过网络肆意传播,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改善社会和家庭氛围   影响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和家庭因素,决定这种现状难以改变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一些盲目的从众心理

6、,礼仪修养决定了大学生的礼仪行为。   多年来,在国民公德意识的培养上,重视表面而忽略细节,因此,有必要改进工作方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上其他各种团体或组织应该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礼”讲“礼”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全社会营造出文明礼貌的大环境。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舆论的力量和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文明礼仪的错误言行和丑陋现象,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曝光,形成以讲文明礼仪为荣、以不讲文明礼仪为耻的风尚。积极持续宣传并树立文明礼仪典型,通过及时报道文明礼仪活动,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讴歌讲文明礼仪的先进典

7、型和好人好事,推举“文明礼仪形象标兵”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宣传热点,加强舆论导向,形成浓厚的文明礼仪宣传氛围。   (二)加强礼仪教学   虽然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礼仪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礼仪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于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大学生在成长经历中形成的习惯诚然不好改变,但并非无法改变。我国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8~22岁,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少年,他们已经逐渐成熟,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对美好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