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

ID:1089133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_第1页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_第2页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_第3页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_第4页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明清诗歌概述(唐圭璋,钟振振)公元1206年,分散于蒙古草原上的各游牧部族在铁木真(成吉思汗)的领导下握成了一只强有力的拳头,三年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积三代人共七十余年的浴血苦战,他们先后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下江南,终于建立了一个“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一》),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帝国。由于这个大帝国的主宰是属于少数民族的蒙古人,而在统治过中国全部或局部较大范围的诸少数民族里,蒙古人的民族意识最为强烈,对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态度比较消极,又由于元

2、蒙上层贵族集团长期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在经济上实行民族掠夺,故尔其赫赫武功虽远迈乎汉唐,而彬彬文治却大逊于两宋。尽管如此,他们治下的子民毕竟是占全国户口绝大多数的汉人,他们无法凭藉权力强行腰斩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文化传统,因而,汉文学的创作在元代仍然继续着,发展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词也不例外。  读元词,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她在题材和内容的取向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盛行于唐、五代、北宋的那些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热门主题,多为适合歌妓的莺吭燕舌而创作,随着词乐的消亡而被釜底抽薪,冷落了下来;

3、唱彻了南宋和金末词坛的那些横戈跃马、请缨报国的高亢曲调,本是民族战争之刀光剑影的产物,随着海内的混一,也如红炉沃雪,匿去了踪迹。与元代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相对应,元人笔下的好词,大都集中在隐逸、山水、怀古这三大部类。元代的著名词家,鲜有不同时或分别在这三大部类中搴旗拔垒、登坛拜将的。  隐逸之词,历代多有,但只是到了元代,才成为词坛的主要创作倾向。个中原委,一言难尽。大抵当时民族歧视严重,竟作蒙古、色目(西域及欧洲藩属各族)、汉人(北方汉族及契丹、女真)、南人(南方汉族)四等之分;文士贬值尤甚,至有“

4、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一笑之谑。是以汉族知识分子之于元蒙统治集团,或因感情隔阂而不愿合作,或因仕进无门而不得合作,或因备受倾轧而不肯合作到底,一时间避世高蹈、屏迹幽居之风蔚然以成。明乎此,则我们对元词中充溢着的田园情调、山林气息便不难理解了。  元代的隐逸词,按写法来区分,大致可划为两类。“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此未隐之先、思兮慕兮之辞。“兴来便作寻花去,醉时不记

5、插花归”(刘敏中《最高楼》),“种株梅,移个竹,凿些池。添他无限风月,尽可著吾诗”(王旭《水调歌头》),此既隐之后、优哉游哉之辞。两类之中,自以后者数量为多,质量也较高。她们坦露了一种绝去机心、归真返朴、与大自然相契合的纯净的人性,并呈现出寓骚雅于冲夷、足秾郁于平淡的艺术特质。其间刘敏中、刘因、许有壬诸人所作,明洁醇厚,最为杰出。而许衡《沁园春·垦田东城》一首,写归隐后躬耕勤苦之状历历如绘,尤可弥补历来隐逸词中缺乏此项内容的遗憾。  诚然,此类作品难免也有因逃避现实而遭人非议的一面;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

6、度来探讨,亦不妨另作斟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元人之隐逸,从本质上来说何尝不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一种消极反抗?虽然“消极”,却毕竟是“反抗”,其隐逸词看似平和、超旷,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牢骚、惯激,恰似彩照的底片,上面全是“负象”和“反色”,必待翻印成正片然后可观——读不出她们的背面文章来,那真是买椟还珠了!  山水词和怀古词,其来亦久,也非元人的专利。不过这两类词在元代确实获得了大面积丰收,自足令人刮目相看。究其所以,仍有说焉:朝廷久辍科举,优学未必能仕,故士子游食四方,干谒者

7、甚众;宦海本多沉浮,京衔岂易遽得?故宫吏驱走南北,羁旅者尤夥。加以前代遗民,或漂流以泛不系之舟;外国使臣,或周览以纵不羁之马。而地广万里,江山处处可供诗材;世经千劫,古迹时时堪动吟兴。种种主客观因素集合在一起,遂使元代的山水词、怀古词层见迭出,汇为洋洋大观。  元人笔下的山水,大都气势磅礴、力度劲坚。写北地黄河,但见“浊波浩浩”,“经天亘地”,“奔腾触裂,轰雷沃日”(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写南闽林麓,但见“长溪漱玉”,“群峰泼黛”,“石磴盘空,天梯架壑”(张埜《沁园春·泉南作》);写西蜀关隘,但

8、见“一线中开”,“高擎仙界”,“云嘘岩腹,鼓舞风雷”(周权《沁园春·再次韵》);写东浙海潮,但见“鳌翻山动,鹏抟风积”,“银汉迢遥”,“秋光浩荡”(张翥《满江红·次韵耶律舜中樟亭观潮》)。尤为难得的是,她们往往能在突出客体之壮美的同时,凸现审美主体卓荦不群的精神风貌。如前引周权词曰:“便万里孤骞,超人间世,一枝高折,作月中梯。笔蘸天河,手扪象纬,笑傲风云入壮题。”又如前引张埜词曰:“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布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