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

ID:10899527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_第1页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_第2页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_第3页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_第4页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论文摘要资讯科技的发展将人类文明带进了资讯时代,但也因利益冲突而产生一些伦理议题,如资讯隐私权、资讯产权、资讯错误之责任归属及资讯资源存取权等问题。由于社会资讯化的结果,资讯产品之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各种资讯行为中不论是资讯产品的开发、生产、交易或使用,资讯决策者(如系统分析师、产品供应商、购买者、使用者)可能因为决策不当而引起伦理议题,并使得许多人因此而受益或受害。所以决策者该如何制定一个适当的决策,以避免伦理议题的发生,是资讯时代相当重要的课题。因此本文提出一个伦理导向的决策

2、制定架构.freel1988;Mason1986;Parker1979〕;TaylorandDavis(1989)及Bommer(1987)则研究科技对伦理决策之影响;Oz(1992,1993)及Collin(1994)等人试图从资讯伦理守则(ethicalcodes)的订定来规范资讯人员的行为;Mason(1995)及Conger(1995)两人则从伦理理论的阐述出发,希望资讯人员能从基本的伦理理论认识起。本文则从个人决策制定的观点出发,希望决策者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能思考伦理面的问题。二、资讯伦理的定义与

3、议题(一)、资讯伦理的定义根据Frankena(1963)的定义,伦理是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系统,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之基准。所谓的伦理议题是指任何一个群体(party)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所产生的行为,对其他同时也在追求自己目标的群体之实质上的影响〔Masson1995〕。本文以上述之伦理及伦理议题的定义为基础,将「资讯伦理」定义为:决策者对于资讯相关之伦理议题上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赋予决策者对此伦理议题在决策或行动上之是非善恶判断之基准。更明白地说,资讯伦理涉及到一些关系人的受害或受益的行动决策

4、。因此从资讯产品的政策订定、规画、设计、制造、销售及使用等不同阶段之决策人员,在制定相关决策时,都会面临不同的资讯伦理议题。(二)、资讯伦理的议题基本上伦理议题是因为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引起,这与决策者的决策直接相关,例如系统分析师与软体设计人员对资讯产品之开发、制造商对资讯产品之生产、供应商与购买者间之间的资讯产品交易、使用者对资讯产品之使用、甚至一般大众之资讯传播等资讯行为,都可能因行为不当而引起各种利益冲突。虽然在任何一个社会或团体中,人际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但若事先能考虑可能引发的伦理议题并加以防范

5、,则社会便会因此减少许多无谓损失(deal-oralagent)、可能的行动方案(alternativecourses-of-action)、行动的预期结果(dilineationoftheresult)及被行动结果所影响之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等。Mason认为伦理分析的第一步骤是要界定出有那些类型的道德代理人,亦即有那些资讯决策者。对于资讯系统的开发,伦理决策必须包含于系统开发过程〔Iivari1991〕,而系统分析师是系统开发分析阶段之道德代理人〔ill(1957)所提出,其特点是一个环境

6、相依的伦理,也就是要求决策者能够(1)预测可能的结果及(2)评估这些结果的利益。这种理论认为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净利时的决策在道德上就是对的,无视于此行动的动机或手段。它采用类似成本/效益分析来看伦理的两难,在此利益可被定义为愉快、满足、知识、生命或健康。成本则可定义为痛苦、不满足、无知、死亡或病痛。使用功利主义来分析伦理议题时,第一步必须找出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第二步再质问这些行动有关的利害关系人有那些,及分析位关系人遭受的伤害及获得的利益。第三步是依据分析的结果选择会产生最大利益及最小伤害的行动。虽然客观、有

7、效率的功利主义经常被使用,但在资讯科技相关的行动方面,在结果的预测上帮助似乎不大,这可从三方面来看:(1)技术相关的行动之利益和成本无法可靠的预测,亦无法适当的衡量。例如,网际网路的原创者当初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来交换资讯,并非当成虚拟社会的工具。(2)资讯科技常被运用于改善健康及拯救生命,而这些利益与成本均难以测量。(3)资讯科技的实用价值相当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但是对谁的效用较大很难测量。以上三点原因,常造成功利主义无法应用在评估资讯科技相关的行动方案中。2.规条基础论规条基础理论依据的规条之性质可

8、以分为两类,一为绝对理论,即决策者行为要符合道德,其必须依循一些特定的法则,如普遍性理论及黄金法则;另一为条件理论,即规条在不同时机、地点可加以修正,如正义法则及基本责任。(1)普遍性理论:十八世纪思想家ImmanuelKant(1724-1804)是普遍性理论(Universalism)的先驱,它又称之为义务论(deontologicalethics)。这个理论强调普遍性,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行动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