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

ID:1090639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_第1页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_第2页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_第3页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_第4页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哲学的人文转向论文.freelension)是做人所固有的……正像人占有空间位置一样,他在可以被称作意义的向度中也占据位置。人甚至在尚未认识到意义之前就同意义有牵连。他可能创造意义,也可能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生存……对意义的关注,即全部创造性活动的目的,不是自我输入的;它是人的存在的必然性。”7(pp.46~47)对“意义”的追求表现了现代西方哲学对实证主义唯科学观的批判,把哲学从自然科学典范的统治下解救出来,把哲学自身的逻辑贯彻到底,从而恢复了哲学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和努力的本性。如果说意义和价

2、值是哲学人文的前提,那么理解便是把握具有如此意义的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基本手段,这是人文科学在方法上区别于科学主义的最主要的特征。“主体间性”表达了人文领域个体性、偶然性、主观性现象的可沟通性和可理解性,使人文科学的哲学逻辑统一在主体间性上。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勾勒了哲学层面的人文内涵。建立在这些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标志着哲学思维方式、哲学对象、功能和本质的全面的根本的转向,在特征上表现为对本体论的解构、对认识论的意义追问和对自然科学基础的诘难。对传统本体论

3、的解构,其实质是反对古代哲学对人类生存、人类现实生活意义遗忘的倾向,力图把哲学重新引回到关注现实生活的轨道上来;对认识论的意义追问实质是反对近代哲学为认识而认识的哲学观,“扩大认识论”,使认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的追问深入到以一种意义论的方式直接切入人的生活世界的具体性之中;对自然科学基础的诘难实质是要摧毁自然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方法典范”,让自然科学的“基础深植”(卡西尔语),以期将哲学的人文基础从一种方法论迷失或世界观迷失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并以此着手改变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方向。这些正是现代西方哲学人文转向留给

4、我们的基本理念和范式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取向与现代西方哲学人文转向发生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作为自己的基石,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超越。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人文精神,有着人文取向的价值尺度,而这个维度恰恰被我们所忽视了。马克思明确说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8(p.128)。尽管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完成“关于人的科学”,但它的哲学中处处体现着人文的意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就在于,它确立了实践基础上的

5、主体性维度,蕴寓了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两个要义。一个维度、两个要义实质就是一种哲学的人文关怀。过去,我们对于实践的理解主要依照前苏联的模式,往往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实践的本性,把实践视为客观的活动,看作一种客观的存在,片面地强调一种纯粹的客观性,未能完全理解实践活动的存在论意义,从而也就取消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主体性维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成与旧唯物主义没有多少差别的东西,而这正是马克思所严厉批评的。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也就是注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

6、外部世界的关系,其关心的中心问题不是客观存在着的世界的运动变化,而是主体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界对于人的生成问题。立足于实践观点,人文精神已不再是传统哲学以超验实体为支撑的对极端超越的绝对化价值理想的外在追求精神,而是把实践活动看作人最基本的价值创生活动,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积极地反对与改变现存状况”的功能性活动中体现对现实的价值理想的内在追求精神。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进一步把实践主体理解为“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实践主体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复强调从“现实的个

7、人”出发的意义。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个人的发展。马克思不仅把“现实的个人”看作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他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9(p.67)。马克思还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10(p.532)。所以,个人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马克思说“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

8、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9(pp.71~72)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把能动性和现实性统一于“现实的个人”这个主体之中,既克服了黑格尔的抽象的普遍的类主体——绝对精神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感性的人”的缺陷,从而超越了传统哲学,而把人文置放在实践基础上又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使哲学的人文转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面向人生的反思,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