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

ID:10908252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_第1页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_第2页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_第3页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_第4页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致吉恩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信(综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吉恩瓦其(哈木热石)家族成员的一封信各位亲爱的同胞: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我们是亲人,骨肉兄弟之情好比血浓于水,是和平发展和团结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是祖先后裔,体腔内共同流动着祖宗的血液。是这情深意长的血缘关系使我们虽然天各一方,相隔遥远,但却能心心相映,相互挂念。若有机会则希望咱们吉恩哈木热石家的所有有识之士欢聚一堂,共商收集整理编写家谱谱牒和交流扩大深化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之大计。几百年前,吉恩瓦其家族最先发源于大凉山布拖县和昭觉县交界的吉恩拉达。我们的祖先叫哈木。哈木生有七子(也有吉恩七子、叶此七子之说,其意皆相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其子孙迁徙散居于云南、四川

2、等各地区。老大:哈木都伍,迁居于吉尼昭乌(今金阳县境内);老二:哈木来道,迁居于吉日鲁奎(普格县境内);老三:哈木博雷,迁居于拖觉拉达(今布拖县拖觉区境内),老四:哈木史里,迁居于腾究拉达(今布拖县委只乡境内,后有部分迁徙到普格县境内);老五:哈木史普,迁居于俄足莫弄飞弄(今攀枝花米易县境内,当时指有森林的坝子和高山岩子上面有大片原始森林具有高原旖旎风光的地方,后有继续迁徙至盐源和云南省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老六:哈木吉甘,7迁居于教久拉达(今昭觉县城边,后有部分迁徙至普格县境内至今);老七:哈木格热(子热)是哈木七子中最小的一家,至今仍然留守着属于我们祖先的发源地吉恩拉达的吉

3、色龙恩(现主要居住在昭觉县辖区龙恩乡和沙龙乡以及布拖辖区的采哈乡和俄里坪乡),有部分迁徙至昭觉城边和解放沟,也有部分迁徙至今天的普格县、越西县、金阳县境内。作为哈木的子孙后代,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追寻我们的历史,敬仰我们的祖辈,理清我们家族的谱脉,让后世永远记住哈木热石(七子)家族的根与源。可是漫长的迁徙历史和艰辛的征战乃至逃难旅程,让哈木的部分子孙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来自哪里?自己现在该做什么?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啊!从我们的祖先哈木算起,我们大多才只隔11——15、16代,却出现了忘记自己,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忘记自己的祖先是哈木,忘记了自己是哈木的子孙后代,忘记了自己的历史,

4、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这能说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吗?这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给哈木的子孙后代们会有一个启示,在解放前彝族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年代,大约在1945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家族人内就有相互联系,有认亲访骨肉同胞的愿望,曾有金阳县吉尼昭乌哈木都伍家的前辈们托人带口信到吉恩拉达,邀请叶此子土(属哈木子孙十二代)家到吉尼昭乌去见吉恩同胞,7并许愿赠送一把好枪给叶此子土家,子土老人家听到这样的信息是多么的激动和高兴,可是在那个充满着既艰难险阻路途遥远,受崇山竣岭的阻隔,又没有现代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极为闭塞,相互之间走访十分困难的年代,从吉恩拉达到遥远的吉尼昭乌是多么的不易,虽内

5、心深处很想前往的叶此子土阿菩老人,却一直未能如愿,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至今只能永远的成为美丽的故事在叶此子土的子孙后代中流传。是啊!我们是同胞,骨肉兄弟之情好比血浓于水。目前,因受外来文化以及外部家族精英们的干扰和影响,家族部落内多数年青人已逐渐不懂自己的谱牒,懂得家族谱牒的只是少数学识渊博的中老年人,但随着老年人的过世,家族谱牒将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所以及时抢救我们吉恩瓦其家族谱牒的任务迫在眉睫。特别是有些家族内成员,因经过多代人的演变,不懂自己谱牒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外部家族的拉拢与洗脑,以假乱真的方式,篡改我们的祖谱,已经在个别县域出现,使我们吉恩瓦其(哈木热石)家族有走向分

6、裂的危险。例如,据传说我们彝族吉恩哈木热石家的祖先祖仁阿体和白彝的一位秀丽端庄、如花似玉、国色天香般的美女产生了自由恋爱,未通过正当的婚姻过程生下了“吉恩哈木”。固然,以现在的说法“吉恩哈木”就是他们的私生子(非婚生子女)。所以根据彝语音译,“吉恩哈木”就是有“赶派跑拂热”的一种说法。而在我们凉山彝族地区的另外一姓氏家族叫“帕产热石”,在某些地方,他们这个家族也有“7赶派跑拂热”的说法,在彝语中“跑拂”,“跑”是汉语的白彝、百姓(随从、从人、下人)、奴隶等被统治者等级的妇女;“拂”译为汉语就是“生”、“生育”、“产仔”的意思。在我们凉山彝族地区,“吉恩哈木(瓦其)热石”ꐚꉬꉏꃅ(

7、ꃬꐔ)ꌺꏃ和“帕产热石”ꁁꍣꌺꏃ是“尼阿更惹尼”ꆀꀋꇱꍀꑌ的一种说法。所谓“尼阿更惹尼”ꆀꀋꇱꍀꑌ是在汉语中就是“同母异父”的意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按彝族的姓氏规矩,彝族同胞在取姓时根据不同的血缘和血统来取各自的姓名。同样的道理,同母异父兄弟也是循规蹈矩各取不同的姓氏,在采姓汉姓时,也根据各自家族的姓氏采用不同的汉语姓氏。在彝族比摩文化的宗教活动中,“尼阿更惹尼”ꆀꀋꇱꍀꑌ作为同母异父的异族(姓)兄弟,尤其是在用牛、羊、猪和鸡等牲畜作祭祀品开展“转脑壳”或“转圈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