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

ID:10909109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_第1页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_第2页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_第3页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_第4页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间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近年研究发现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通过多种生物学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冠心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sCD4

2、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下一步寻找临床更为特异的炎症指标和特异性治疗奠定基础和理论依据。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研究对象为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冠造结果,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06年ESC《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标准分为:对照组(排除冠心病,n=20),女6例,男14例,平均年龄(65.70±5.83)岁;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女8例,男12例,平

3、均(67.20±5.96)岁;急性心肌梗死组组(n=40),女12例,男28例,平均年龄(65.43±7.01)岁,详细资料见表1。1.2诊治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改变初步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所有入选的患者最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最终诊断,稳定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无心肌酶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伴有心肌酶学增高3倍以上并心电图有相邻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以上,对照组则为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排除冠

4、心病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胸痛至入院时间,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直接PCI、溶栓后补救PCI或择期PCI治疗。1.3sCD40L和hs-CRP检测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即采集静脉血5ml,置于普通离心管,在2h内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以Eppendorf管分装后置于-70℃冰箱中贮存。应用sCD40L试剂盒(奥地利BenderMedsystems提供)和hs-CRP试剂盒(德国Herrenberg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

5、书操作,在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1.4统计学处理5采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统计学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以P0.05)(见表1)。表13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对照组(n=20)稳定型心绞痛组(n=20)急性心肌梗死组(n=40)年龄(岁)65.70±5.8367.20±5.9665.43±7.01性别(男/女)14/612/828/12高血压(例,%)7(35%)9(4

6、5%)17(42.5%)糖尿病(例,%)6(30%)8(40%)11(27.5%)高血脂(例,%)7(35%)9(45%)13(32.5%)吸烟(例,%)6(30%)7(35%)9(22.5%)饮酒(例,%)5(25%)4(20%)9(22.5%)家族史(例,%)4(20%)6(30%)9(22.5%)BMI(kg/m�2)21.80±2.4323.14±2.5322.19±2.27注:两组间比较均P>0.053组血清sCD40L浓度比较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CD40L水平(2.02±0.35ng/ml)显著高于稳

7、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3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3.41±0.38)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5参考文献[1]SchonbeckU,LibbyP.CD40signalingandplaqueinstability.Circulationresearch,2001,89(12):1092-1103.[2]ContiCR.Updatedpathophysiologicconceptsinun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AmHe

8、artJ,2001,141(2suppls):S12-S14.[3]DaviesMJ.Thepathophysiologyofacutecoronarysyndromes.Heart,2000,83(3):361-366.[4]OltronaL,ArdissionD,MerliniPA,etal.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