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ID:10925269

大小:33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09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_第1页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_第2页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_第3页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_第4页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阐释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起源于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阐释学,则是在19世纪形成的。理解(德文Verstehen)是阐释学的核心概念。现代阐释学的奠基人海德格尔(Heidegger)认为:阐释学是研究“只有通过理解才存在的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即阐释是作为“实在”的人对存在的理解。阐释学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阐释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阐释学和现代阐释学。前者指的是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E•贝蒂和E•D•赫希等人所沿用的阐释路线,目的是达到对文本所表明的人的心理的一种理解,寻求所谓普遍的、有效的阐释;后

2、者则是一种可追溯到尼采,经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阐释方式,是一种所谓“否定性”的阐释学,它设定的出发点恰恰就是普遍的、有效的阐释是靠不住的。阐释的步骤乔治·斯坦纳作者简介乔治·斯坦纳(1929-)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在英美多所大学任教,讲授语言学和翻译理论。1975年出版《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被西方学术界称为“里程碑式的著作”、“18世纪以来首部系统研究翻译理论和过程的著作”,为斯坦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作者简介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

3、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理解即翻译”是该书提出的引人注目的观点。不论语内还是语际,人类的交流都等同与翻译,翻译因此被赋予更宽泛的意义。论文提纲翻译分为四个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restitution)一、信赖(trust)初始的信赖,一种信任的投入,以过去的经验为保证。信任是一个操作型惯例,源于一系列现象学上的设想。信赖并非一成不变。信赖会在普通语言习得和翻译过程中受到检验。信赖的贡献在于它从本体上来说一直都是发自内心的,它能预期译本的结果,尽管前后差距往往非常大。二、

4、侵入(aggression)译者直觉中两种语言之间、两种思想形式之间的冲突。每个理解行为必定侵占其他实体。所有认知都具有攻击性,每个陈述都是对世界的侵略。(保罗·利科)意义是译者擒回的俘虏。(圣·哲罗姆)翻译就如露天的矿,开采过后,在风景中留下伤痕。三、吸收(incorporation)译本要对许许多多的成分进行同化,并对新接纳的因素进行安置。我们自身的存在会因每次理解性的占用而被不断修改。通过翻译,译语可以变得更加丰富,但也有可能被原语俘虏过去,而丧失译语的本色。四、补偿(restitution)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走失进行“补偿”,即把原有的东西归还到原来的地方。译

5、者通过交互作用恢复译文与原文的平衡,也就是达到理想的翻译。翻译及对异的考验安托瓦纳·贝尔曼作者简介安托瓦纳·贝尔曼(1942-1991)当代法国著名理论家,拉美文学及德国哲学的翻译家,以其一贯的哲学立场而文明译学界。主张摒弃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反对通过变形、改编等方式对译本进行“本土化”。秉承了德国古典阐释学奠基人施莱尔马赫的将译本读者引向作者的异化观,但又把自己的翻译批评理论建立在现代阐释学的基础上。论文提纲翻译作为对异的考验翻译解析总结负面解析正面解析一、翻译作为对异的考验首先,为了给我们展现全然的异域作品,翻译在自身与异者之间建立关系。另一方面,外国作品脱离自

6、己的语言土壤,连根拔起,翻译也是对异本身的考验。二、翻译解析指责以往翻译对“异”成分的压抑,一味将其“本土化”,而翻译行为的伦理目标恰恰是“将异作为异来接受”。文本变形系统阻碍了异的进入,这些变形的分析即为“负面解析”:关注被种族主义、兼并主义主宰的译本及超文本翻译。12种翻译中的变形倾向:1、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主要与原文句式结构有关。重组句子及其次序,按照某种话语顺序的观念,重新安排它们。合理化意味着抽象化。颠倒原文中原有的若干关系:正式与非正式、有序与无序、抽象与具体。通过颠倒原文基本的倾向使原文变形。典型的种族主义做法。2、明晰化(clar

7、ification)明晰是翻译与生俱来的特色。被明晰化的部分表现的可能是原文欠明确的、掩藏或压抑的东西,把原文不希望清晰的部分变得清晰。将多义变成单义是这种译法的模式。3、扩充(expansion)翻译就是“通货膨胀”。(斯坦纳)扩充也被称为过度翻译。扩充法加剧了作品原来的无定形性,使它从无形的丰富变成无形的空洞。4、雅化(ennoblementandpopularization)雅化标志着“古典翻译的至高点”。在诗歌翻译中,它表现为“诗化”;在散文体翻译中,表现为“修辞化”。修辞化译法就是以原文为原料,造出“优雅”的句子。(以原文为基础,并以牺牲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