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

ID:1093188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_第1页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_第2页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移花接木之法的论文【摘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善作诗词,诗篇颇多,由于他对词这种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其收录在《剑南诗稿》中,现存仅130篇。陆游吸收苏轼写词的技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写词特点,将“以诗为词”的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陆游;移花接木;以诗为词  陆游一生经历无数坎坷,适逢国难,颠沛流离,一直到老都没能回到中原故居,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陆游几次入仕,都未能如愿,他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终究成为幻影,即使是在收复中原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由此种种情感的推动,使得

2、诗人将满腔怒气洒向诗词之中,读放翁诗词,犹如在一个没有利剑和血腥而比真正的厮杀更心痛的战场中穿行。这就是陆游诗词的恢弘气势,然诗人所作诗词又颇有相似之处,诗有词境,词有诗语,陆游巧妙的将二者结合,再现“诗词同源”。  其实,陆游本身是不看好词的,古人云:“诗庄词媚”,诗人也觉得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值得一提,但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由此可以看出,词是应文学潮流而出现的,是一种文学发展的趋势,那么是一种趋势就必势不可挡,陆游也不例外,但陆游是与众不同的,他的词作颇像诗作,故称“以诗

3、为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一、巧移爱国主题,再改婉约词风。.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爱国主题本是诗歌经常表现的主题,但陆游却将它移入词中,之前,苏轼已丰富了词的内容,洗净词的浮艳,将咏物怀人的感情融入词中,改变了一味沉溺于酒筵歌席、男欢女爱的状态,使词的表现范围也有所拓展,也说理、也豪放,

4、使一成不变的婉约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陆词《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有豪放之情亦有感伤之思,有“大江东去”之气势也有无可奈何之矛盾。  再读陆诗《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在诗词中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进而也改变了传统“诗言志,词言情”的观念。在爱国主义气氛下,词也可以是抒发报国感情的载体,这也是陆游独树一帜的地方,运用移花接木之法,将言志的爱国诗

5、嫁接到言情的词中,使词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所以说陆游是“以诗为词”不无道理。  二、巧移诗体入词体。  词又称长短句,词的句子不像诗般整齐,词长短不齐,是应音律而填词,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在陆词中体现的却不是这样,陆诗中的五言、七言,其中以七言诗成就突出,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着称,刘克庄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那么我们再看陆词《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树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以及《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二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  从这

6、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句俨然诗中七律,就像房日晰先生说的那样:“与其将它们定为残词,不如定为残诗。”因为这些诗句无论从韵律、语言、气势和格调上确实就是诗的。人们常说放翁好用诗句作词的确有道理,他连作词的体制都仿作诗体制,怎能不说他是“以诗为词”呢?从体制上讲,陆游可以说是创新了词体,不拘于格式,这也是他多年来受江西诗派影响的结果。在体制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再细分一下词的语言,一般来讲,诗的语言较直白,相对来讲,词的意蕴较深厚一些。陆游的诗通常是直抒己见,一目了然,然而陆游的词亦是如此,一读便可体味出细腻的情感、感叹时世的艰辛和壮志为国的情怀。  如《夜游宫》:  “睡觉寒灯里,漏

7、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少游作词有气而无韵。”也就是说他偏向了“诗刚”方面。总之,陆游在体制和语言上都突出了“以诗为词”的特点。  三、巧移诗境入词境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讲究意境,这在陆游的诗词中也有显示。  陆诗中善于描写梦境。梦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反照,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意识的捷径”,陆游《孤学》诗云:“家贫占力量,夜梦验功夫”。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陆游的“梦诗”凝聚着厚重的爱国情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