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

ID:10941917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_第1页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_第2页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_第3页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_第4页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卢梭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盧梭自然主義的道德教育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俞懿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大哲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在其著名的教育小說《愛彌兒》(Emile)一書開宗明義地指出:「凡事出自造物自然之手皆是善的,一經人手就變壞了。」(註一)這話一語道出盧梭哲學的中心思想,以及他的基本教育理念。凡天生自然皆善,盧梭顯然將「自然」看做一種價值,一種典範;一經人手便為惡,「社會人為」與「自然」相對立,是一具負面價值的概念。盧梭的這項主張最早見於他應一七五零年迪昂學院(TheAcademyofDijon)提出的論文徵稿「是否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有助於人類道德的淨

2、化?」所作的否定答覆:人類在自然之外,運用理智技能創造文明的種種成就,誠可謂驚天動地,但是科學技藝文明帶給人類的是道德的腐化墮落,絕非潔淨提升。理智算計,虛偽狡詐隨著文明的繁榮淹沒了良心情感的呼喚(註二)。本著這個信念,盧梭便在一七五四年回答迪昂學院的另一個徵文問題:「人類不平等之起源為何?是否為自然法所認可?」時,指出當人類處於自然狀態下為自然人時,人人平等無爭,充滿愛心,一旦進化至社會狀態時,則爭權奪利、自私自利,是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註三)。盧梭的這項自然主義是他政治理論的依據,也是他教育理想的基石。自然根本在價值上是優於社會的。於是他在《愛彌兒》裡極力地著重二分

3、法的思想,不斷地區分兒童與成人、個人與集體、經驗與文字、情感與理性、自由與奴役、真實與虛偽、順性自然與違逆自然。在「愛彌兒」裡盧梭認為教育是以養成道德完美(virtuous)的個人為目的;教育即作就人(themakingofman),受教則在成人(tobehuman)。《愛彌兒》中的主人翁原是純任自然、天真無邪的嬰孩;盧梭則是他的終身教師,負責他從出生到結婚成家的全部教育。愛彌兒的教育始於家庭,教育的重心全在愛彌兒,依據他的自然成長發展而順序進行施教。他的教育環境則是與世隔絕,氣候溫和的鄉村田野,而非通都大邑。愛彌兒生來是自然人,但是他的教育並非以長成自然人為目的,反而

4、是以成為有道德的社會公民為終極鵠的。由此可見盧梭自然主義的教育全然是人本中心、道德取向的。在「愛彌兒」中,他一再強調尊重人之自然天性、自由尊嚴,另一面更強調人生而具有良知良能與追求完美的志向。他對自然與人性的看法迥異於西方普遍流行的科學唯物自然觀與基督宗教人性本惡的主張,足以與中國老莊「崇尚自然」與孟子「人性本善」說相互輝映。對於迷失人性的現代人與社會,以及意圖挽救人性的道德教育來說,可為黃鍾大呂,值得珍視。然而誠如著名之教育哲學史家羅勃尤利(RobertUlich)所說,盧梭的思想與教育主張可謂影響後世最深的「半真半假」哲學(half-truthphilosophy)

5、(註四),他的理論充滿弔詭矛盾,也極易誤人進入歧途。盧梭個人遭逢坎坷,天生多愁善感,長年痼疾纏身,甚未受過任何正式的學院教育,全憑自學想像,著書立說,「愛彌兒」是他所想像的理想學生(一個平凡健康而富有的孤兒),「自然教育」是他想像的理想教育,如此的想像是否太不切實際?甚或曲解事情的真貌?值得吾人反省再三。總結以上所說,本文旨在根據《愛彌兒》一書(註五)係對盧梭自然主義的道德教育之意義與缺陷作一梳理,以供關心道德教育者參考。在論及盧梭所主張道德教育的種種細節之前,首先當討論他的自然教育觀。9一自然主義的教育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人生來脆弱無知,凡人生所需具備的各種技

6、能知識,皆有賴於教育才能取得。教育可分為自然的教育,即人生來具有各種官能的內在發展;人的教育,即如何有效地運用自然的發展;以及「物的教育」,即透過經驗影響我們的事物教育。其中自然的發展—盧梭稱自然的教育(educationofnature)—完全超乎吾人所能控制,與物相靡也只能有限地控制,唯有人的教育才完全操諸吾人手中。「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與「事物教育」必須完全配合,始構成盧梭心目中理想的「自然教育」。所以說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完全根據人的自然發展進行施教,所謂自然是指人天生的傾向(originalinclinations),包括生理上趨樂避苦的傾向,以及理智判

7、斷發展成熟後,對幸福完美的愛好追求。其次由於人在自然狀態下原為獨立自由的個人,自然教育亦應以教導個人為目的,如此自然教育的形成必是以養成獨立個人為目的的家教(individualordomesticeducation),而不是以培養公民為重的集體或公眾教育(collectiveorpubliceducation),教育旨在成全人格。具有美德的個人當然也會是良好的公民,因此自然教育首重養成有美德的個人,公民教育隨之實施,也就能養成良好的公民(註六)。根據上述基本原則,盧梭便著手規劃愛彌兒的教育藍圖。依據愛彌兒自然生長的不同階段,他的教育可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