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

ID:1094258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_第1页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_第2页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_第3页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_第4页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阜新艾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论文[摘要]阜新艾友煤矿是阜新煤田八大矿区之一,为了解决阜新艾友煤矿区存在的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采用适合本区治理的系统方法,对矿区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并利用综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理论对土地复垦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确定了各评价单元土地复垦的方向。结果表明,地面塌陷、废弃矿井、矸石堆治理复垦后为林地或草地。矸石山平台与边坡、露天采坑进行绿化达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目的。该治理方法对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其他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2、值。  [关键词]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39-02  0引言  艾友煤矿区是阜新煤田八大矿区之一,也是阜新煤田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该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既有解放前的小煤窑,又有计划经济时期开采的矿井,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因历史原因灭失,而采矿活动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及生太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几十年大规模的矿山生产活动国,在井田周边范围形成近30km2的自然生态极其恶劣的地带,废弃矿井与采坑遍布,

3、土地荒漠化、石砾化严重,采矿形成的塌陷坑、地裂缝随处可见,堆弃物侵占大量农田,残余煤炭、瓦斯气的自燃产生大量的h2s、so2、co等有害气体,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粉尘,对土坑壤、大气及地表水、地下水都不同程度的构成严生的污染,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1]。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1地理位置  艾友矿区位于阜新井田的西南部,矿区内有新义线铁路和锦阜等重要公路通过,交通方便。矿区处于医巫闾山与松岭之间的低缓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变化校小。矿

4、区内细河由北向南流经矿区中部,除雨季外,河水流量较小。  1.2水文气象  本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多为西南风和西风,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8-9级,小至2-3级,气温上升迅速;夏季炎热多雨,降雨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降雨量为500-600mm,最大达1009.11mm,年蒸发量为1700mm。年平均气温为7℃左右,最低气温-32.1℃,最高气温33.3℃。最大冻土深度1.40m,平均年无霜期150天。本区光照条件较好,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786.6

5、小时。  1.3地质构造  艾友矿区地表地形为丘陵地貌,北部为艾友北山,南部地势平缓。浅部有报废的艾友矿二井、四井,最低标高-165m矿区含煤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的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矿区煤层绝大部分属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4°-22°之间。艾友矿煤系地层主要为晚侏罗系上部含煤组,厚度近1000m。共含煤20层,可采12层,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21m,最厚达70m。艾友煤矿已回采层涉及阜新组水泉、孙家湾、中间、太平上、太平下、高德6大层群和沙海组四、五2个煤组。单一煤层群累计采出煤层厚

6、度1.2-24m,开采深度10-900m,煤层倾角4°-10°,开采方法多为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全部陷落式。  2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问题  艾友矿区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矿区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受损极为严重,而引发诸多地质灾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地下采空区的地面沉陷,废弃矿井及采矿排废侵占大量的良田,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粉尘在风力作用下常形成粉尘暴,废弃矿井中残余煤炭和瓦期气自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释放在大气中,渗透和溶角至地表、地下水体中,极大破坏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而采

7、矿大量抽排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形成较大的降水漏斗,使当地居发、牲畜用水困难。采矿排废引起的土壤荒漠化、石漠化也非常严重。  2.1地质环境问题  经初步调查勘测,在艾友井30km2范围内,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沉降区块3处,塌坑总数69个,最大直径80m,深5-7m,最大区块下沉3.56-6.20m,最大不平移动0.47-1.18m,最大水平变形-43.5-+20.7mm/m,规模较大的地裂缝3条,累计长达1350m,一般宽1.0-3.5m,可视深度1.0-4.0m.塌坑与地裂缝面积总和

8、达249000m2。地表岩土变形绝大多数由近地表30-100m,浅部煤炭开采引起。由于采矿过度抽排地下水,当地村屯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经调整当地水位一般下降15-22m,局部地段降近百米,导致矿区周边六个村屯饮水井干涸。  2.2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内的废弃矿井、排矸石占地引起井口半径50-100m范围的土壤砂砾化、荒漠化,总面积可达140万m3。东西两个露天采坑排放的矸石堆放如“山”,两处占用耕地64.78万m3,矸石堆积总量789.75万吨,经几十年的堆放,里面可燃物质发生自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