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

ID:10944014

大小:62.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09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_第1页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_第2页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_第3页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_第4页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口语教学 心理障碍 对策论文摘要:目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卑心理及定势心理等。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论述了教师应采取如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错误流利法”等对策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引言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控制之下,中学英语教学围绕着繁琐的语法教学,听、说等基本技能培养几乎被抛到一边,教学方法停滞在填鸭式上,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位置。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学生掌握的只

2、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点,只会做一些语法题以应付高考。虽然有些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笔试成绩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并不具备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12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口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口语课上,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弄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现象俯拾皆是,分析起来,除

3、了“高考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 心理障碍解析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教学法理论基础之一,也就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桂诗春,2000)。因此,要想真正让口语教学“活”起来,让学生“说”起来,我们应该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口语学习过程中“源语(sourcelanguage)是否对学习者的母语具有一种心理干扰作用从而造成学习者在源语转换成目的语(targetlanguage)时,囿于源语的语法、语义结构,致使其产生目的语表达中的错误这一现象称之为‘

4、逆抑制’或者借用林语堂(1988)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difficulties)一词来称呼。”(姬玉珊,2000)笔者就此基点做了一项研究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趋向。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在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2004级),其中本科2个班,专科2个班;参加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209人,其中本科112人,专科97人,平均年龄19岁。12从上表可以看出,有112人次认为自己在口语课上“欲说无语”是因为存在焦虑心理,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100人次将自己在口语课上的“哑口无言”归因为害羞心理,他们害怕在大

5、众场合“暴露”自己,害怕引起他人注意;有57人次认为自己害怕上口语课是因为自卑心理,他们主要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没有表达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没这个天分;还有54人次认为自己在口语课上“反应迟钝”是因为定势心理,他们己经形成了汉语思维习惯,很难改变原有的定势心理。〔一)焦虑心理“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用目标语(targetlanguage)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李炯英,2004)01986年Horwitz等人发表了《外语课堂焦虑》一文,设计了一个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LanguageCla

6、ssroomAnxietyScale,简称FLCAS)。许多学者使用这一量表进行多次实验后都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果:“焦虑与外语学习者的成绩呈负相关关系”(王银泉,万玉书,2001)。行为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者焦虑的典型表现就是外语回避行为。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学习者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其他的交际方式“不闻不问”。从表1即可看出,“焦虑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Oxford,1999)。在口语课堂上,学生时常当众“表演”及“演说”,自然经常当众被人“观看”和评价,而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来自老师与同学的眼光和评价都会引发焦虑

7、情绪。其直接反应就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大脑一片空白,进而说不出话。久而久之,学生害怕出错,害怕丢面子的焦虑程度越来越高,“回避行为”便时而有之了。(二)害羞心理12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们的学习中发挥着80%的作用”(张庆宗,2004)。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1982)继承和发展了“情感过滤”学说。克拉申指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焦虑、害羞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器官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动机水平高,焦虑及害羞程度低,即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大,并且输入效果好。反之则不然。“口语是

8、一种由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所组成的双向语言交流活动,它要求口语学习者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张庆宗,2004)。并且,口语会话要求说话者完全“凸现”在听众面前,口语交际中的这种人群背景中“凸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