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

ID:1095587

大小:10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7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_第1页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_第2页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_第3页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_第4页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14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论文汇编不同滴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李富先,杨开文,白安龙,李文,白慧东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光照资源充足,雨量稀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植棉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上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疆棉区运用膜下滴灌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试验表明:在灌水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高频灌溉方式能显著提高棉花的产量,高频灌溉的棉花产量较常规灌溉提高了28%[2-14],但对于滴灌研究的较少。近几年在新疆大面积推广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其灌溉制度大多以原沟灌的灌

2、溉制度为基础进行修正而来,未能充分发挥滴灌系统灌水适时、适量的优点,也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的要求。因此,研究不同滴水频率下的水分运移规律和棉花生长状况,制定出相应的灌溉制度和配套的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种植模式,对更好地利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起到推动作用。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在石河子市农业高新园区内的天业研究所试验田内进行,试验地土质砂壤土,0~60cm土壤容重为1.13g/cm3,田间持水量为24.4%,土壤全盐含量为0.28%,有机质含量全氮为0.174%,全磷为0.624%,有机质为4.29%,碱解氮为158.07mg/kg,速效磷为82.05mg/kg。1.2试验设

3、计试验设置3个灌水处理,各处理全生育期控制灌水总量均为240m3/亩。在棉花盛蕾期~花铃期(时间在6月16日~8月15日之间)分别以2、4、6天为频率进行灌溉(以6天作为对照CK),滴水时间及滴水频率变化见表1,各处理设置3个重复。参试品种为新陆早13号,于4月21日布滴灌带、铺膜后,在膜上人工点播;采用宽窄行种植,种植方式为20×40×20cm,种植密度为21~22.5×104株/亩,毛管布置在窄行中,播种完毕后滴水出苗;肥料统一使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为21.34%,有机质全氮为1.04%,全磷为0.937%,碱解氮为4377.30mg/kg,速效磷为476.74mg/kg。施

4、肥时水肥比100:1。全生育期施肥总量580kg/亩,蕾期施肥130kg/亩,花期施肥290kg/亩,铃期施肥160kg/亩。114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论文汇编生育期化学调控统一管理。表1滴水时间和滴水频率的变化处理滴水量(m3/次)灌水频率(天/次)滴水延续时间(h/次)滴水次数处理A72231处理B1343.319CK2065.3141.3测试项目及测定方法1.3.1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监测自灌水开始后,A、B、CK三处理每次在滴水前后,连续三次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取土时间分别在盛蕾期(6月20日前后)、花铃前期(7月10日前后)、花铃后期(8月5日前后),用烘干法测定0~60c

5、m土壤内各层水分含量(分为0-10,10-20,20-30,30-40,40-50,50-60共6层),测点位置滴管下部及两侧每隔20cm共设5个测点。在整个生育期内同时用挖剖面和取土法测定相结合,确定土壤湿润锋。1.3.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滴水处理后在关键生育期测定各处理棉花叶面积和干物质重。选择各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将每株的茎叶及生殖器官分别烘干至恒重,叶面积采用打孔法测定。1.3.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测定棉花成熟后,单铃重测定每处理分上中下部位,选择各25-30朵具有代表性的棉样,取回后单独称重;小区单独收获计产,每一处理均以重复产量的平均值来代表该处理的实际产量

6、。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滴灌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由图1可知,从整体上看在生育期内,处理A土壤含水量比处理B、Ck都高。田间持水量按24.4%计算,在绝对含水量上,在生育期内,处理A在0—20cm土层内平均含水量比处理B、Ck分别高2.0%、2.5%;处理A在20—40cm土层内平均含水量比处理B、Ck分别高4.3%、3.6%;处理A在40—60cm土层中含水量比处理B、Ck分别高5.7%、3.73%。图土壤含水量曲线图上可以看出,A处理曲线较B、Ck处理平滑,说明2天灌水频率的0-40cm内土壤含水量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114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论文汇编图1不同滴灌方式的土壤含水

7、量变化2.2不同滴灌流量对湿润锋的影响从湿润锋(图2)可以看出,润湿半径随着滴水频率的减少和滴水量的增加在地表和地下10cm处逐渐增加,且湿润深度也逐渐增加。这表明CK处理由于滴水量较大,导致水分在土壤中的润湿半径增大,并且由于作物尚未及时利用水分,土壤中水分由于重力作用向土壤深层渗漏,造成深度增加;处理A、处理B分别比CK在地表0cm润湿半径分别减少了16.7%、6.3%,而在地下10cm处理A、B分别比CK润湿半径分别减少了28.4%、12%。BACK图2不同滴灌流量对湿润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