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

ID:10959005

大小:337.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_第1页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_第2页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_第3页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龙子心小学,内蒙古鄂尔多斯017400)摘要:关于赵孟頫晚年书风分期的研究古已有之,宋濂、吴荣光的观点为大多数学者、评论家、鉴藏家所认同,近代的王连起、刘九庵等也做过许多深入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赵氏书风的分期作出具体的划分,本篇论文提出的观点对此可以作个补充,对于研究赵孟頫书风分期的学者也可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赵孟頫;李北海;晚期;书风;比较1绪论1.1问题的缘起我的论文选题定为《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基于三点原因:一,我正在写赵孟頫晚年力作《胆巴碑》,对赵孟頫以及赵孟頫晚期书风有更为直接

2、的了解,便于收集论文素材。二,经过对其《胆巴碑》的学习临摹与了解,遂对赵孟頫晚年书法产生兴趣。三,经过查证得知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所以找到关于李北海的作品,便于与赵孟頫晚年作品作图版类的对比考察。从而为书论中对于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的论断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具有一定学术价值。1.2研究意义元代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任道斌谈到赵孟頫一日能书三万字,《赵孟頫系年》中也有赵学士一日可写万字的记载,故今有赵氏传世作品甚多。因赵氏晚年作品甚多,故方便于资料的查找,陶宗仪《缀耕录》中说:“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更有利于研究其晚年书风和李北海书风

3、的比较师承关系,我经各方收集共收到图版资料17件,其中赵孟頫书迹14件,李北海书迹3件,都是二位书家代表之作。虽然既有成果对于赵孟頫书风的师承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期,如明代宋濂(1310—1381)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期说”:“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宋濂的这种论断被后来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清代广东的吴荣光(1773—1843)在题赵孟頫延祐七年(1320)所书之《杭州福神观记》时也说:“松雪书凡三变,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大德间,专师定武《褉序》;延祐以后,变入李北海

4、、柳诚悬法,而碑版尤多之”,将赵氏书风演变的时间概括得更加具体,与宋濂之说大致相近。刘九庵著《赵孟頫的书法》中谈到元贞以前也就是元贞元年1295年之前赵孟頫42岁以前,大德年间也就是大德元年1297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赵孟頫44岁~54岁之间,延佑以后也就是延佑元年1314年之后赵孟頫61岁之后,由此可知赵氏晚期书风在61岁之后。当然,简单地将赵孟頫的书风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时期太过于片面,我只是以此为据对赵孟頫晚期书风的晚期做了一个简单的鉴关于赵孟頫书法评鉴古文献考察一览表-444-序号年代作者著作内容出处1元杨载《翰林学士赵

5、公状》公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书则法逸少、献之,不杂以近体。《四部丛刊》2元陶宗仪《缀耕录》文敏以书法称雄一世。其书,人但知从魏晋中来,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尝见《千字文》一卷,以为唐人书,绝无一点一画似公法度,阅至后方知为公书。《四部丛刊》3明项穆《书法雅言》赵孟頫之书,湿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明清书论集》上海世纪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评者有[奴书]之诮,则太过。然直接右军,吾未之敢信也。小楷法黄庭

6、、洛神,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唯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并观。承旨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明清书论集》上海世纪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5清孙退谷《庚子消夏记》楷法至晋人而圣。唐楷失之板。宋人无楷。即吴说以楷名,亦多带行。唯子昂独得晋人遗法,盖其结构精严,丰神潇洒。胡汲仲谓“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此书”,非过也。清乾隆己亥知不足斋本卷二6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吴兴用意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臣碑为枕中秘,而晋、唐诸家,亦时出其腕下。《明清书论集》上海世纪股份有限公司20

7、11年版7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吏故耳。然竞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唯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吏所宗尚,不旋踵而烟消火灭矣。《艺林名著丛刊》中国书店1983年版8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元人书碑之存者,以赵松雪为最多,大抵胎息李

8、北海,足以上凌宋代,下视胜朝。”又云:“元人自以赵松雪为巨擘,简札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9清冯班《钝吟书要》赵子昂用笔绝劲,然避难从易,变古为今。用笔既不古,时用章草法便拙。当其好处,古今不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