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10960965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9

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3-2-514:56:24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构建主义和认知负荷理论,具体分析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指出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随着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的发展,利

2、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屏幕显示,并通过使用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能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生动的展示,能将抽象的观念和事物具体化,也能将课节知识系统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将教训内容多维化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者。也是课堂教 (三)盲目追求信息量,忽视学生认知负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结合起来,

3、利用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纯正发音的语言环境。也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导致部分教师扩大化了多媒体承载的信息,盲目的追求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学生不停地在听与记的过程中来回奔波,甚至顾此失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量过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增加的一些无义信息,比如点击鼠标的声音、只起点缀效果的动画图片等等这些信息与授课无关,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起到了反作用。 (四)方法手段单一,缺少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4、,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活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要操作多媒体设施,只能坐在操作台后面授课,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势来表达思想,降低了讲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很少使用粉笔来写板书。一节课堂中的教与学并不仅限于知识点,好的板书也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所以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的通病就是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课堂生硬呆板。 (五)过度使用多媒体,影响学生健康  由于多媒体能多维的呈现教学内容,所以很多教师非常乐于使用多媒体,这样就导致学生整天眼睛都是盯在多媒体的屏幕上的

5、。教室里窗帘是拉上的.通风很不好,结果是学生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很不利。二、具体对策及分析 (一)更新理念。明确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重点转变到“教学生学”上。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最终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再具体一点就是要落在教学过程的主要承载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上。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课件的

6、设计也应该符合这个理念。 (二)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下载的课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口语好的教师可以不用课件里的语音,板书好的教师可以减少课件里的呈现改为黑板手写。更主要的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别人课件里呈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就像每个工匠一定有适合自己的顺手工具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也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三)依据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课件  斯威勒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所谓认知负荷,是指

7、加工特定数量的信息所需要的心理能量水平。随着所要加工信息数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会相应的提高。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内在特征(内在认知负荷)或材料的外在呈现方式(外在认知负荷)。前者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难以人为改变;而对于后者,则可通过重组信息进行改变,合理设计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