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概念题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

ID:10975174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_第1页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_第2页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_第3页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_第4页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概念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计量经济学概念题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关系怎样?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技术来分析经济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它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计量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以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应用具有随机特征的计量经济模型。2.计量经济学三个要素是什么?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合乎经济理

2、论统计学检验:其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总体方程显著性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随机误差项的序列自相关检验、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及其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程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模型的超样本特性。4.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

3、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5.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那两个基本特征?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6.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核心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济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种要素。7.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怎样?举例解释其中三种数据类型

4、的结构。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世界各国某年国民生产总值。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可能存在异方差。兼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成分的数据称为混合数据(pooleddata),如1985-2010世界各国GDP数据。面板数据(paneldata)是混合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对相同的一批横截面单元(如家庭或厂家)在时间轴上进行跟踪调查的数据,如我国统计部门定期进行的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数据。1.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

5、些?1陈述理论(或假说)需求定律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Q=a+bP+u3收集数据表1.14估计参数=76.05-3.88P5假设检验β<0?6预测和政策分析若P=4.50,Q为多少?2.用OLS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假设1,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或固定的,且各X之间互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假设2,3,4,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假设5,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假设6,随机项满足正态分布3.随机误差项包含哪些因素影响?a)在解释变量中被忽略的因素的影响;i.影响不显著的因素ii.未知的影响因素iii.无法获得数据的因素b)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c)模型关

6、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d)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4.为什么要计算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5.叙述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后果和补救措施。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多重共线性。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2、近似共线性下OLS估计量非有效3、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4、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与标准差变大容易使通过样本计算的t值小于临界值,误导作出参数为0的推断)5、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变大的方差容易使区间预测的“区间”变大,使预测失去意义。)除非是完全共线性,多重共线性并不意味着

7、任何基本假设的违背;因此,即使出现较高程度的多重共线性,OLS估计量仍具有线性性等良好的统计性质。问题在于,即使OLS法仍是最好的估计方法,它却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在统计推断上无法给出真正有用的信息。1、第一类方法: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逐步回归法)2、第二类方法:差分法(一般讲,增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远比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弱得多。)3、第三类方法: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增大样本容量)1.叙述异方差性的概念、后果和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