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

ID:10979286

大小:163.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09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_第1页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_第2页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_第3页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_第4页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养生之道 重在养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养生之道重在养德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有“大德必得其寿”之说。唐代的孙思邈也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延寿”。清代石成金提出:“惟善可以养性,惟善可以延寿命,避夭折。”至今天,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年对长寿老人进行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其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那么,养德而成其大德,为什么最终对人体具有奇特的医疗养生功效呢?首先,德高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所在,其核心是正确认识自

2、我,对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活在社会之中,德高者尊重整个社会的需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充满信心与责任感,互谅互助,宽厚待人,能够妥善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在他们“与人为善”的助人行为中,会唤起他人对自己的感激、喜欢和热情,由此而产生温暖的感觉。对德高者来说,这种感觉主要来自脑部的内腓肽,这种天然的镇静剂有助于他们彻底免除精神紧张。医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与别人在一起,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比缺少社会关系,缺少人际交往的孤独者要长寿,因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实现自我的良好

3、感觉,能促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健全,使体内免疫球蛋白A和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增强,使血液循环、神经调节达到最佳健康状态,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益寿延年。其次,德高者有善良的品性。他们正直、富于爱心,遇事出于公心,凡事为他人着想,宁静处世,淡泊名利,不为世俗势利所动,更不会为此而蝇蝇苟苟,敌意、仇恨、不友好、争论等与他们无缘。研究发现,那些怀有敌意、仇恨、争论的人,其冠状动脉容易被堵塞,血压不平稳,易患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再次,德高者心胸坦荡,有良好的心境。道德修养好的人,对人对事都能胸襟开阔,无私坦荡,

4、光明磊落,故而无忧无愁,无患无求,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而那些道德修养差的人,为了一已之利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其胡作非为又必然导致作贼心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态,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无形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人体器官功能紊乱,并可伴有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呼吸加深,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糖元分解等一系列生理变化。长此下去,会使人陷入心理危机之中,可出现心悸、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诱发某些精神疾病,或导致神经性呕吐、胃溃疡、闭经及早衰。同时,

5、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更容易罹患疾病。养生重养德是传统的养生理论,它要求人们平时除了注意营养平衡和锻炼身体外,还要为社会、他人做好事,注意养德。养生必养德,能促进公益精神,对社会进步产生良好作用。浅谈养生须先养德发表时间:2011-9-30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杨雯[导读]养生是现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文章以古论今,阐述了养生与养德的关系。摘要:养生是现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文章以古论今,阐述了养生与养德的关系。养生重在养德,养德可以养生,要做到养生与养德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养

6、生的目的,生命才有意义。养生,是时下人们谈论较多的热门话题,是当今国人普遍的追求。养德,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养生要先养德,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方是上策和首选。一、养生与养德古已有之重温古贤在养生与养德方面的教诲与实践,在今天不无意义。关于德与寿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意思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35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自已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他还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练气功一样,有益于人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应“善养浩然之气”。汉代董仲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

8、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活了101岁的唐代药圣孙思邈也说:“德行不高,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在《千金要方》中也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明代的《寿世保元》称:“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