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

ID:10981548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9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_第1页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_第2页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_第3页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_第4页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之绘画精神第27卷第1期V01.27No.1贺州学院JOURNALOFHEZHOUUNrVERSITY2011年3月Mar.2011解读董其昌"南北宗论"陈建新之绘画精神(贺州学院艺术系,广西贺州542800)[摘要]"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

2、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要]南北宗论;南宗;北宗;绘画精神[中图分类号]J2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61(2011)01—0092—04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产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固然不少,但使中国画产生巨大改观的只有五次.其一是顾恺之的"传神论";其二是宗炳的"山水画论";其三是以苏轼为中心的"宋代文人画理论";其四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其五是徐悲鸿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这五次画论的提出对改变中国画的精神和形态都起到巨大作用,使中国画为之一变.在五大画论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影响最

3、大.一,"南宗"与"北宗"特点画史上大体存在着明显的两系画风.一是刚硬,苍劲,雄浑一系,属"阳刚性画风";另一是柔和,温润,潇洒一系,也称"阴柔性画风".正如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同乡及好友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说得最为明白:"写画分南北派,南派以王维为宗……所谓士大夫画也.北派以大李将军(李思训)为宗"…122.以上并未说水墨南,彩色北,更未说写意南,工笔北.并不在"水墨"与"青绿","写意"与"工笔"之分.董其昌的画如《昼锦堂图卷》就是青绿着色并杂以赭红颜色,几乎无墨.倪瓒的画也有青绿着色者;而"北宗画"的中心,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画,多是水墨,便是证明.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4、]",笔墨是感情之物,是人心的外状,心的刚,柔,静,躁,使腕驭笔而呈现出轻重缓急的痕迹,复给人以刚,静,柔,躁的"文"与"硬"之感觉."南宗派"乃是文人士大夫画.董其昌所列出一大堆"南宗画家",他们是以唐代王维为首,以米芾,倪瓒为骨干,上及董巨,下及"元四家",及明代的文征明,沈周,董其昌等.大抵皆隐士或具有隐士思想的人物,其作画皆以自娱为目的."南宗派"的画皆文雅,静柔,淡泊,多韵","北宗派"被称为"院体画",北派画家中以李思训为首,以马远,夏圭为骨干,赵伯驹,梁楷,戴进等皆为宫庭画家或类于宫庭画家,其作画多数不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北宗派"的线条皆刚硬,挺拔,有纵横气.所以,董其昌在"

5、南北宋论"乃以柔和与粗硬作为分宗标准.以艺术风格论,董其昌的所谓"南宗画"是以淡为宗,崇尚柔润秀媚与水墨柔和.或以虚松轻淡的笔调去表现一种文雅,潇洒,温润,平和,含蓄,秀逸的气氛.以表现手法论,其线条曲柔多变而富于弹性,以及温和的披麻皴,反映出一种冷寂,淡逸,萧条,荒率以及清高绝俗盼隋趣.而"北宗派",其画特征水墨苍劲,以浓重的笔墨,敷色浓艳而为之.表现于手法上,刚硬而匀细,少变化有弹性的线条,直线勾划.多用猛烈的大斧劈法,彰显粗犷之气和刻露之痕,简括,清刚"一角"与"半边"的构图,作者激奋之情反映在画中,则是粗硬和猛烈,愤满不平之气,雄浑刚拔的精神状态,令观者为之振奋.二,"南北宗"绘画

6、的区别[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陈建新(1963一),男,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族群建筑艺术.第27卷第1期Vd.27No.1贺州学院JOURNALOFHEZHOUUNIVERSITY2011年3月Mar.201l(一)"南北宗"绘画风格不同"南宗"与"北宗"各系画家在思想与性情上相反,导致艺术风格也相反,但各派画家都反映出不同的哲学思想与个人情感,都是"真性情"所至."南宗"一系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由于艺术,更是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南宋末年,疆土变小,国力变弱,到了元代处于异族统治,封建社会处于下坡时期.当士人无能为力时,他们的意识形态

7、皆有所改变,减弱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压迫感,士人不再把自己的性情用于忧国忧民,及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上来.摒弃功名利禄,思想上转向"无为,清虚,柔弱,任自然"的道家处世方式,推崇老子的"玄,无,柔,淡"的境界.在"南宗"派的画家中,大抵皆隐士或具有隐士思想的文人,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和基本风格.在他们的画中体现出一种"清淡平和"画风,全无政治目的和激愤之情,作画完全是为了自娱.到了元代,具有柔淡感呈阴柔美的王维画风开始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