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ID:10985907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_第1页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_第2页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_第3页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_第4页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关键词]中日,经济关系,贸易,投资  引言  自从2001年4月小泉政府执政后,日本政府逐步改变了以往对华的政策取向,在各方面的争端中态度转向强硬。随着日本不断实施一系列不利于中日关系长期发展的政策,两国政治关系也逐渐走向恶化,但双边经济贸易额却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因而出现了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2006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以来,中日政治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因素,使“政冷”的局面似乎有了点暖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段时间之内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下去。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种不符合国际关系一般规律的现象,是表面现象,还是事实本身?中日之间政治

2、关系的冷清是否意味着两国经济关系已“变冷”,以及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本文将试图通过对中日之间经贸易长期发展数据的分析,找出中日之间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2001年以来中日经济关系的状况做出判断。  政冷的出现及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经济都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而经过泡沫经济的打击后,日本的经济奇迹也就告一断落。尽管如今其经济实力仍然很强,但长期的经济低迷使一部分日本政客心理很不平衡,于是他们转而寻求政治上的强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大国目标的实现,日本国民便开始追求政治大国的梦想,急需一个强者带领其走向更大的骄傲,而日本

3、右翼势力正好迎合了这种大众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右翼势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日本政治中的主流。以小泉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不顾中国人民的感受,不断制造一些不利于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言行,使得中日之间的摩擦和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日本坚持高姿态的同时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和威胁。例如,拒绝对侵略罪行正式道歉、鼓吹战犯的“功绩”。小泉首相自2001年4月上台以来连续四年参拜了供奉着侵华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致使中日首脑互访中断。在中国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就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候,日本就鼓吹“中国威胁论”,发表“中国

4、攻击日本的三种可能性”,在新《防卫计划大纲》里写入“中国威胁论”等。这样的舆论导向扭曲了大部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对中国产生蔑视或者戒备的心理,影响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友好交往。  其次,两国在领土和主权方面存在深刻的矛盾。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不断推动日台关系升级,鼓舞、声援并协助“台独”势力进行分裂活动。2005年2月19日,日美外长和防长“2+2会谈”后,在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把“台湾问题”作为共同关心事项,对中国台湾问题的干预开始由“模糊化”转向“清晰化”。在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端上,过去日本主要纵容民间团体或右翼团体登岛,制造“实效控制”的既成事实。现在

5、转变为由政府直接出面“租用”岛屿、把右翼团体建造的灯塔“收归国有”,以此进一步强化“实效控制”。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的问题上,日本对中国在本国海域进行的天然气开发活动进行指责,并扬言将在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以东的海域进行能源勘探。  再次,双方在经济安全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日本打乱了中俄酝酿近10年的“安大线”输油管线建设项目,并在世界各地与中国争夺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权。日本还把对华日元贷款问题“政治化”,以此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手段,并确定了继续削减乃至在未来数年内停止提供贷款的方针。  在上述一系列事件的综合影响之下,双边政治关系陷入了低谷。但是关于经济关系的状况,目前尚未定

6、论。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信贷、国际投资、劳动力的国际移动、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运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技术援助、国际抗险救灾等诸多方面。在筛选衡量中日经济关系的指标时,本文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国家统计资料中的有关统计口径,上述领域可作进一步的分类与合并,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运输可以归入国际贸易;其次,国际金融、劳动力的国际移动和中国对日投资相对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发展水平还十分有限,因而本文予以忽略;再次,在经济关系领域,本文着重考察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的指标,以避免出现“国际经济关系就是国际政治关系”。因此,本文对决定于政

7、治逻辑的日本对华贷款、国际经济技术援助和国际抗险救灾等问题不加讨论,而是集中精力分析中日贸易额和日本对华投资额的变化状况及其一般规律性。  “政热”后持续增长的双边贸易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东北亚发达国家,日本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于1974—1975年缔结了贸易、航空和渔业协定。1978—19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