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

ID:1099655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_第1页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_第2页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_第3页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_第4页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路面边坡处理设计探究摘要:本文笔者论述了在复杂情况下道路设计处理道路滑坡的方法,分析了以抗滑桩处理路面路基病害的工程方案,并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以下可供参考!关键词:边坡处理;稳定性分析;抗滑桩中图分类号:U4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某市江边路原为高速公路外围一条依山傍河的过境道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该道路在城市路网规划中定性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在江边路施工基本结束之时,道路南侧走向的北渠河道开始清淤整治。在挖除河道驳岸(对应道路桩号1+370~1+460段)前堆积的淤泥时,导致道路南半幅路基滑坡

2、,主裂缝距中央分隔带边线4~4.5m,剪出口距清淤后的坡脚2~3m。其中,路面上主裂缝纵向长度近60m,缝宽3~10cm不等;滑动体顶面与原路面高差约2~8cm,整个南半幅路面彻底毁坏。据当地交通局说明,江边路作为过境道路通车9年来,此路段共发生过2次滑坡,第一次滑坡处理采用粉喷桩加固地基;第二次采用抗滑挡土墙结合浆砌块石边坡处理;该次滑坡为该段的第三次滑坡。二、工程地质条件7该工程北侧为低山丘低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南侧相邻河道,河道底部标高为6.4m左右,河道宽约30~40m左右,深约6m。在接近河道的坡脚处有连续的混凝

3、土驳岸。根据表1可以看出,浅部第①层素填土压实状,第②层亚粘土可塑状,其工程特性一般,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但第②层淤泥质粘土,厚度大,属高压缩性土,工程特性差,在外界应力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需要进行处理才可以利用。表1工程地质报告三、边坡处理设计方案选定根据要求:在彻底治理该路段滑坡问题的前提下,不可中断交通和迁移高压线杆,并要尽可能少扰动位于滑体上的所有地下管线。经过结合该段滑体地质勘察报告综合分析,最后确定采用抗滑桩结合浆砌块石边坡来处理。其原因分析如下:(1)原先的粉喷桩地基处理措施虽然有效地保持了该边坡的稳定时间,

4、但最终仍然失败,说明再次采用粉喷桩或搅拌桩等地基处理方式已不可行,至少安全系数不大。而且原先固化的桩体和滑坡后埋在地下的块石,将为钻头钻进和搅拌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直接否定该方案的实施可能。另外,该方案的实施还必须清除路基填料和杂填土层,对现有管线扰动很大。7(2)不采用抗滑挡土墙,其一是因为第二次边坡处理失败的原因虽然不详,但也说明该方案在此处可行性不大;其二,若再次采用抗滑挡土墙,施工开挖清理剪出口周围的淤泥时,势必引起滑体更大的滑移,可能会带来更大范围内的滑坡。(3)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显示,②层淤泥质粘土,不但厚度大、高

5、压缩性,而且含水量大、塑性指数高,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边坡失稳。采用抗滑桩不但可以有效地切断其滑动面,达到保持边坡稳定的目的,而且施工简单,经济合理,不会对现有的滑动土体、地下管线以及高压线杆等带来大的扰动,在排除以上两种处理方案的同时,抗滑桩处理就成为首选方案。四、边坡设计稳定性分析按瑞典条分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河道清淤时挖除堆积在驳坎附近的淤泥后,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半径为12.3m,滑动安全系数为0.86,说明边坡处于失稳状态。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显示,位于路面上的纵向破裂线距道路中央分隔带边线5.

6、3m,剪出口距坡脚3m,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计算模式和选定的参数正确,从而计算出总的下滑力为439.4kN/m。五、边坡处理抗滑桩的设计7抗滑桩是靠桩侧土体的弹性抗力来维持平衡,是靠桩自身强度来保证桩体不受破坏的。因此在设计抗滑桩时,必须考虑桩侧土体对桩体所提供的抗力,以保证桩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必须考虑桩体的自身强度,确保桩体不受破坏。设计时依据刚性桩深基础理论结合抗滑桩的特点进行桩体受力计算。1设计条件要求(1)设计抗滑桩时,应保证整个滑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保证滑体既不越过桩顶滑移,

7、又不从桩间挤出。(2)桩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桩的截面布置、分布间距、桩体埋深等均应适当,锚固端的侧壁应力在容许值以内,钢筋配置合理,能满足截面内力要求。(3)保证施工时方便、安全,且经济合理。2抗滑桩设计参数的确定抗滑桩设计参数主要指抗滑桩平面布置位置的确定;桩体截面的选择,桩间距、桩长的确定等。这些参数的确定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各参数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1)抗滑桩平面布置位置的确定抗滑桩平面位置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避开滑体上的地下管线和高压线杆,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桩自身的受力。桩过于靠近开裂面,所受下滑力较大,桩和截面

8、均增大,工程量大增,很不经济;桩过于靠近坡角,桩体受力虽然较小,但滑体很可能从桩顶滑过,使抗滑桩失去作用。根据瑞典条分法计算并结合管线位置,在距坡脚5.3m处布置抗滑桩比较合理,各方面均能顾及。7(2)桩体截面的选择抗滑桩采用矩形截面,受力最为合理,但考虑到采用人工挖孔不但施工周期长,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