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ID:11011363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_第1页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_第2页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_第3页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_第4页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某些中毒等。2.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清音带,其平均宽度为4-6cm肺气肿时,肺上界:变宽。肺尖结核时,肺上界:变窄4.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6.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短;肺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为一种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长7.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常由:肺组织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内大空

2、腔等因素引起。8.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9.临床上由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多分布于:两肺底部;而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则:双肺野满布10.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前下侧胸壁。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11.胸腔积液时,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消失12.肺气肿患者气管位置移向右,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气管位置居中。13.大叶性肺炎患

3、者患侧语音震颤:增强并可闻及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以及异常支气管呼吸音。14.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脉搏短绌16.第一心音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位置等因素有关。17.第二心音分裂由:主,肺动脉关闭明显不同步所致,在:肺动脉瓣较明显。19.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20.S1增强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外,还可见于甲亢,高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21.生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受:体位,呼吸,体型影响。22.心包摩擦感通常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易触及,因该处的心脏无肺遮盖

4、,接近胸壁23.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健康青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呼吸时心率变整齐24.正常情况下第三心音只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可听到,40岁以上的人,如听到S3,则多属:病理现,象常提示心功能不全25.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2.0-2.5cm。26.主动脉瓣听诊区位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27.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早搏分为室性,房性,房室交界性,以室性最多见。28.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可触到舒张期震颤,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常伴有第一心音亢进

5、,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30.听到杂音时,应根据其:最响部位,出现时期,杂音性质,杂音强度,传导方向及杂音与呼吸、运动和体位的关系来分析杂音的临床意义。1.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和胃肠型,皮肤改变2.全腹膨隆可见:腹腔积液,腹腔积气,腹内巨大包块3.正常脾脏叩诊部位:右腋中线第9-11肋。其长度约为4-7cm。4.脾轻度肿大是指: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中度肿大是指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重度肿大是指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5.腹水量在3000-4000ml以上时检查可有液波震颤,腹水量在1000ml以上时检查可有移动性浊音。6.正常肝脏触

6、诊在锁骨中线肋缘下小于1cm,剑突下小于3cm。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肝脏的正常上下径为9-11cm7.正常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肠鸣音每分钟达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胃肠道大出血8.肝区叩击痛见于肝炎,肝癌,肝脓肿9.右下腹常见的病理性包块有:阑尾周围脓肿,增生性肠结核,回盲部的癌肿,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包块10.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上下腔静脉梗阻11.病理情况下,上腹部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肝血管瘤12.腹膜刺激三联征是:腹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增强1.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标准电压为lmV时,心电图纸横向距

7、离为1mm=0.04s纵向距离为1mm=1mv2.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有目测法,振幅法,计算法3.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直立,AVR倒置,P-R间期为0.12-0.20s4.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5.右室肥大时V1导联R/S大于等于1V5导联R/S)小于等于1,aVR导联R/q或R/S大于等于16.左室肥大时QRS波群电压增高,RV5>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