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ID:11014649

大小: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_第1页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_第2页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_第3页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_第4页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作文回顾,2014作文素材积累纵观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全国共计17道题目中,有14道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依然是主打作文题型,而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故事型材料,哲理性材料,图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朴实,平时考生往往忽视。身边无风景,熟视无睹似乎就写不出什么新意。然而,材料作文在着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提炼主题。阅读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化阅读,读的是材料背后的共性主题,这类主题写出的文章偏大统;另一种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核心在

2、于“从材料中通过个性角度,读出个性见解”。通过分析近些年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发现,高考改革明显向彰显考生个性特质方面倾斜,更开放、更具有个性发挥空间的命题已是高考作文发展大势所趋。同时,逐渐接受考生在写作上的各种声音和思想,大众小众,正面反面,甚至趋于思辨性等高考作文都能获得高分和认可。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镜子》被评为2011年最具有哲理性、最富于想象力的题目。《镜子》题目不仅综合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镜子又是人类发展一种的产物。不同的镜子有不同的功能,同时还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

3、感悟,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况味。题目规定要从五种镜子中至少选两种来对比着谈,这样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可以开放性去发挥,没办法用固定的模式和思维去写,不得不现场动脑思考。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该作文命题上承经典、下接地气、形式新颖、角度多元,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该作文命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逻辑思维切入,可以谈“梦而知之”“思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阅而知之

4、”“读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如果考生熟读过这样的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菩提顿悟。”那么,考生就可以从“读而知之”“行而知之”“阅而知之”“助而知之”“悟而知之”中选择其一作为自己的作文题目。当然啦,我最最喜欢的题目应该是“悟而知之”,在“读”——“行”——“阅”——“助”——“悟”中,她们是递进关系,而“悟”是人的思想最高境界。 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

5、高考作文题。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09年辽宁卷“明星代言”材料作文、江西卷“兽首拍卖”材料作文,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命题作文,2011年全国卷“彩票”材料作文、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材料作文、北京卷“对世乒赛的讨论”材料作文,2012年北

6、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材料作文,2013年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命题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热点事件的试题。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考生们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就需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但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时事热点。基于此,文章 “2014高考语文作文大猜想”精选了一些2014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事热话题,并附上多角度的话题解读与个性化的话题评论,以期让考生在面对时事热点时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独到。 《2014高考语文作文大猜想》的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

7、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涵。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热点时事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出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判断考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人说“文以载道”,作文还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培养人格力量与文化使命感。【作文一】汉字危机,新媒体时代自我拯救 一、作文素材 2013年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由央视主播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