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

ID:1102683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_第1页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_第2页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_第3页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_第4页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应对邵继萍(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有力手段之一,自从1968年被提出来以后,就一直受到各国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而且高原训练也逐渐被运用到很多其他的运动项目。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中长跑运动在高原环境下进行科学训练,对于提高运行员的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是极其有利的。结合中长跑运动的特点,在高原环境下,高原训练的高度的选择、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原环境,尤其是亚高原

2、环境对中长跑运动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以高原训练为切入点,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中长跑运动训练的特点,对亚高原环境对训练的利弊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提升亚高原训练的实践效果。.jyqk以上。除了从运动医学角度和地理角度进行划分外,我们主要还是从高原训练的角度进行高原高度分类。但是目前国内外对高原高度的划分标准很不一致。例如俄罗斯长跑主教练苏斯洛夫认为高原训练的高度应该是如下划分:3000m以上为高高度;1200至2500m为中等高;而1200m为低高度。另

3、外国外的许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3000m以上为高原;1500至3000m称为中高原;而500至1500m为低高原。我国有两位著名学者对高原高度进行了划分,其中一位是胡亦海,他在2001年根据海拔高度将高原训练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亚高原(1800至2000m)训练法;准高原(2000至2300m)训练法以及超高原(2400至3000m)训练法。另一位是秦宇飞,他认为1500m是亚高原。目前我国将1500至1880m称为亚高原。由以上众多学者对高原训练高度划分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出1500m是一个高

4、原训练的高度阈,如果高原海拔超过1500m,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刺激程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将会呈直线下降,即海拔每升高100m,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就会下降1%。而且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多数高原训练的高度都在1500至2500m之间。因此在全面考虑以上意见的基础上,在本文中笔者将500至1500m之间的地域定位亚高原。3高原训练与中长跑运动项目3.1中长跑运动项目中长跑运动项目从运动强度角度来说,它属于中等强度至压极量负荷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它要求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约为70%

5、-95%,即运动员要有高超的有氧代谢能力,因此中长跑运动具有较好的耐力性和周期性。而对于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来说,高原环境是非常适合的选择,在高原环境下,运动员的血液运输功能、造血功能以及氧气向组织弥散功能等各项机体功能都会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提升中长跑运动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3.2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由于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其自然环境与平地上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在高原上,其氧含量较低、气压低、风沙大、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湿度低、寒冷、紫外线辐射量和太阳辐射量以及及宇宙射线辐射量都

6、比较高。在以上这些特点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就是低氧环境,由于高原上大气压力很低,所以运动员在这种低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其生理、生化机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人体的红细胞、最大摄氧量、酶、乳酸耐受力、激素等方面。最终通过这些变化让运动员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下的低氧和运动状态下的缺氧的刺激,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成绩。3.3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是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强化训练,因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两方面的刺激,即高原缺氧的刺激和因运动而导致的缺氧刺激。双重缺

7、氧的刺激定会加速机体对缺氧应激的生理反应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但是,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训练,会降低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训练速度,尤其是当高原海拔高达2500米以上时,如果运动员在高原上停留的时间过长,不但不能提高运动员的高强度的耐力能力,反而会有所下降。3.3.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长跑运动项目是一项耐力项目,摄氧量愈大,运动员的相对运动能力就愈高,也就是说评判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其最大摄氧量。但是在高原环境下,由于其气压低而导致氧含量较低,在训练过程中,这势必会降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

8、量,而且海拔越高,最大摄氧量就会越低,从而限制元动员的运动能力受到限制。3.3.2对心血管的影响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心血管影响比较显著,通过研究经过高原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发现,运动员的左右心室电图压与没有经过高原训练之前相比,要显著增加,还有运动员在经高原训练后,其心电图普遍呈现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训练负荷,使得运动员的心室容积增加了负荷,这也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