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

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

ID:11029853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9

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观察【关键词】慢性病;胆囊炎;利胆消炎汤?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以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而来,其中没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者称原发性慢性胆囊炎。2005-02—2006-08,我们应用利胆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并与强力阿莫仙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确定诊断。?  1.2一般资料全部120例均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8.6)岁;病程?5个月~?29

2、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9~82?岁,平均(45±7.9)岁;病程6个月~30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予利胆消炎汤加味。基本方:大黄12g,郁金10g,柴胡10g,黄芩10g,白芍药10g,半夏10g,木香10g,生姜3片。湿热型加车前子10g、栀子10g、茵陈?10g?;气滞型加枳壳10g、香附10g、延胡索10g;血瘀型加蒲黄10g、五灵脂10g、莪术10g;伤阴型加沙参10g、麦门冬?10g?、石斛1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3.2对照组强力阿莫仙(珠海联邦制

3、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80203)0.5~1g/次,每日3次口服。?  1.3.3疗程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确定疗效。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影像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影像学检查达有效标准;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影像学检查均无改善。(责任编辑:)?  2结果?  治疗组60例,显效32例,占53.3%;有效25例,占41.7%;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

4、60例,显效21例,占35.0%;有效24例,占40.0%;无效15例,占25.0%;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所致,约70%~95%?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因此,临床上又称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另外,与本病相关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和寄生虫感染等。临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痛,或嗳气、饱胀、胃灼热、泛酸,或反射性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一般症状不重,但顽固难愈,并可于进食油腻后加重。慢性胆囊炎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结胸、黄疸等范畴。其病因可归纳为情志郁结

5、、感受湿热、饮食不节、蛔虫上扰等。病机特点为上述病因导致肝胆脾胃受病所致。其病理因素责之于气滞、湿热、血瘀、阴伤。治疗以通腑利胆为正治之法,故治宜通腑泻热,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六腑以通为用,胆腑为病,用药忌黏滞而贵灵动[3]。利胆消炎汤方中大黄、黄芩泻热通腑;柴胡、郁金疏肝利胆;白芍药柔肝止痛;半夏、木香降气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大黄、黄芩、郁金均能使动物胆汁排出量增加,同时柴胡使胆汁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重用大黄还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小管内胆汁的淤积,并增加胆管舒缩功能[4]。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行气、消炎止痛之效。既有利于抑制胆囊慢性炎症变化,又能解除慢性胆囊

6、炎及结石所致的胆管的梗阻,促进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另外,本病还应控制饮食,以低脂饮食为主,以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