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ID:1103310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_第1页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_第2页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_第3页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_第4页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向船舶工业效益分析及转型升级路径探讨0绪论0.1研究背景及意义船舶工业作为一项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点,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船舶工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性强,不仅需要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支持,而且直接为我国交通运输业、渔业等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提供装备。船舶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船舶工业产业关联度大以及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

2、国家支柱产业。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世界造船中心发生转移,呈现出由西欧向东亚转移和在东亚内部转移两大趋势。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使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本和资源优势为造船中心向我国的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1995年我国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此后,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增长,至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连续十三年保持全球第三大造船国家地位。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以及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2009年我国除造船完工量低于韩国,

3、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是世界最高。2010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超越韩国,全部处于世界领先位置。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有升有降,仍居世界第一。虽然2012年我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均出现下滑,但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稳固,仍居世界首位。从三大指标近几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世界造船中心已由日、韩转移至我国。..0.2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船舶工业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船舶工业发展战略以及船舶工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对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学者针对日本、韩国以及越南分别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学者的研究。G

4、off,Yamaoka,Chirillo等对日本船舶工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Goff(1990)通过介绍战后日本船舶工业的成功发展,总结了其崛起的原因在于政府扶持以及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是日本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保证[1]。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船舶工业出现明显衰退,Yamaoka(1996)针对日本船舶工业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以促进日本船舶工业发展的建议[2]。Chirillo(2006)强调了劳动力因素对日本船舶工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保证船舶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数据分析的执行能力,

5、指出正是高生产效率以及强数据分析力才保证了日本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3]。Eich,Park等对韩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Eich(2005)通过将韩国船舶制造业与德国船舶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韩国成功发展船舶工业的关键在于结构重组以及政府的资金支持,指出政府是船舶工业飞快发展的重要支撑[4]。Park(2006)在对韩国船舶工业的案例分析中发现,原材料价格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的储备问题,钢材的储备在提升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5]。.1相关理论阐述1.1外向型经济理论阐述二战之后,西方

6、经济学家对战后一些国家的经济进行研究,在分析这些国家战后发展经济取得的成功经验时,最早提出了外向型经济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按照发展中的非产油国对待开放的态度对其进行分类时,较早使用了外向型经济的说法[32]。在最初的研究中,将外向型经济等同于开放型经济。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认为外向型经济是由政府主导、兼顾国际市场与国内需求的发展形式,是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我国学者在对外向型经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外向型经济是相对于封闭型经济而言的,是面向国际市场,以出口导向为主,广泛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

7、际分工,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经济模式。外向型经济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竞争三大经济活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文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三个视角分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1.2产业经济理论阐述产业关联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投入品和产出品实现的复杂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可以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业关联理论也称为投入产出理论[38],因为其基本分析需要依赖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产业关联理论的创始人是里昂惕夫,他凭借在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中的卓越贡献而获

8、得197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借鉴了魁奈经济表中的棋盘式表格,吸收了古典经济理论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根据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思想,提出了投入产出理论,可以说产业关联理论是里昂惕夫基于前人的研究而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