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ID:1103827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_第1页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_第2页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_第3页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_第4页
资源描述: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第1我国对计量光栅的研究始于1960年前后,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率先进行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研制,现已有增量式和绝对式数十种型号的产品。在提高光电编码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国内已采用电子学细分,多头读数及提高码盘刻划精度,提高轴系精度等多种措施。成都光电所研制的25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已达0.04",精度0.71"。长春光机所在80年代末生产的23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为0.5",测角精度达0.51"。国内其它数十家生产光电轴角编码器厂家,大多只生产低位数的编码器。目前最新发展是将网络功

3、能集成到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能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并具有一定智能的单元通过网络传送检测信息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息,成为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由于测试对象的复杂性和应用场合的实时性要求,伺服系统要求具有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的转换电路。·接口通讯单元接口包括键盘/显示、控制I/O接口、串行通信等。伺服单元内部及对外的I/O接口电路中,有许多数字信号需要隔离。这些数字信号代表的信息不同,更新速度也不同。RS-232主要用于和上位机通讯或与手持控制器相连,CAN主要用于连接工业控制总线,构成控制网。RS-232和CAN也提供了与Inter相连进行远程实

4、时有线/无线操控的可能性。我国对计量光栅的研究始于1960年前后,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率先进行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研制,现已有增量式和绝对式数十种型号的产品。在提高光电编码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国内已采用电子学细分,多头读数及提高码盘刻划精度,提高轴系精度等多种措施。成都光电所研制的25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已达0.04",精度0.71"。长春光机所在80年代末生产的23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为0.5",测角精度达0.51"。国内其它数十家生产光电轴角编码器厂家,大多只生产低位数的编码器。目前最新发展是将网络功能集成到传感器

5、中,使传感器能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并具有一定智能的单元通过网络传送检测信息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息,成为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由于测试对象的复杂性和应用场合的实时性要求,伺服系统要求具有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的转换电路。·接口通讯单元接口包括键盘/显示、控制I/O接口、串行通信等。伺服单元内部及对外的I/O接口电路中,有许多数字信号需要隔离。这些数字信号代表的信息不同,更新速度也不同。RS-232主要用于和上位机通讯或与手持控制器相连,CAN主要用于连接工业控制总线,构成控制网。RS-232和CAN也提供了与Inter相连进行远程实时有线/无线操

6、控的可能性。我国对计量光栅的研究始于1960年前后,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率先进行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研制,现已有增量式和绝对式数十种型号的产品。在提高光电编码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国内已采用电子学细分,多头读数及提高码盘刻划精度,提高轴系精度等多种措施。成都光电所研制的25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已达0.04",精度0.71"。长春光机所在80年代末生产的23位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分辨率为0.5",测角精度达0.51"。国内其它数十家生产光电轴角编码器厂家,大多只生产低位数的编码器。目前最新发展是将网络功能集成到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能

7、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并具有一定智能的单元通过网络传送检测信息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息,成为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由于测试对象的复杂性和应用场合的实时性要求,伺服系统要求具有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的转换电路。·接口通讯单元接口包括键盘/显示、控制I/O接口、串行通信等。伺服单元内部及对外的I/O接口电路中,有许多数字信号需要隔离。这些数字信号代表的信息不同,更新速度也不同。RS-232主要用于和上位机通讯或与手持控制器相连,CAN主要用于连接工业控制总线,构成控制网。RS-232和CAN也提供了与Inter相连进行远程实时有线/无线操控的可能性。·

8、PID参数自整定发展现状PID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大多数反馈回路用该方法或其较小的变形来控制。尽管自1940年以来,许多先进控制方法不断推出,但PID控制器以其结构简单,对模型误差具有鲁棒性及易于操作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轻工和机械等工业过程控制中。但是,参数单一不变的PID控制器,在负载、环境变化的条件下控制效果明显变差。这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重新设定PID参数以适应变化。这样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PID参数自整定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高品质的运动控制专用DSP出现

9、后,使得在线实现PID参数自整定技术日益成熟。PID自整定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模型法和基于规则法。在基于模型的自整定方法中,可以通过暂态响应实验、参数估计及频率响应实验来获得过程模型。Astrom和Hagglu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