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ID:1105302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_第1页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_第2页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_第3页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_第4页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9年间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结论切口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关键词】剖宫产术;手术方法并发症剖宫产是临床上处理难产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如何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产科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一种沿耻骨联合上pf�annentiel皱壁做横形半圆状切口的剖宫取胎术。从80年

2、代以来,国外从人体体表审美的角度,放弃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推行普及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本文报道我院自1999年11月采取横切口剖宫产术200例与同期内纵切口剖宫产术20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999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行横切口剖宫产术200例,均为孕足月初产妇。� 51�2方法手术方法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于耻骨联合上二横指,沿着下腹皮肤横纹弧形切开皮肤、皮下,长约10~12cm;横行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用皮肤拉钩向两侧拉开脂肪至皮肤切口内侧,同法拉开筋膜,使皮下脂肪和筋膜层切口比皮肤切口

3、长约10cm,分离腹直肌,附着于耻骨联合上的腹直肌腱膜,视情况可以从中线向两侧剪开,减少切口张力,此时腹部切口形状像个底朝上的大碗形��[2]�;用拉钩向两边拉开腹直肌,于膀胱顶上方一横指处横行剪开腹膜,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于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下2厘米,或于膀胱腹膜反折上约3厘米,做一横切口,亦称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3]�,切开子宫下段3cm,以两示指向两侧撕开切口,露出较多羊膜后破膜,吸净羊水,继续向两侧撕开约10~12cm,娩出胎儿及附属物,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娩胎头更容易��[4]�;用2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不打结,即时回转以水平褥式缝合浅肌层

4、及反折腹膜;用0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用00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术后不需皮肤拆线。�2结果�2�1手术时间的比较,见表1。�2�2并发症�2�2�1出血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均介于200~3005ml之间,两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2�2�2术后病率与切口愈合横切口术后病率为2�5%,切口I期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术后病率为7�4%,切口I期愈合率为90�74%。�2�2�3术后腹胀横切口5例,占2�5%,对照组26例,占13%。�3讨论�本文认为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以下特点。�3�1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及

5、术中出血量与纵切口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钝性将腹直肌与前鞘分开,纵行��分离腹直肌的方法,可避免损伤神经,减少了术中出血,使手术简化。�3�2此切口暴露膀胱及子宫下段充分,膀胱恰好位于切口正中,当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由于腹部切口位置低,切口上面有增大的子宫及左右圆韧带像一“屏障”将子宫下段与上腹腔分开,手术过程中无需排垫肠管,除个别因麻醉效果差,出现鼓肠外,整个手术过程中并不暴露肠管和大网膜等脏器。羊水及血液亦很少流入腹腔。对腹腔干扰小,术后病率及腹胀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相对较快。�3�53由于切口处皮肤张力线为横向分布,腹壁松弛,皮下脂肪相对较薄,缝合

6、张力小,对合容易,缝合简单。适用于腹壁脂肪厚的孕妇,且不易形成切口疝。皮内缝合,不需拆线,切口I期愈合,观察切口呈0�1~0�2cm宽纤细弧线,疤痕平状,与皮肤纹理走行一致,不影响腹部的整体美,易于遮盖。受术者坐、立位时,切口对合紧密,痛感轻微,有利于产后早期活动。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和缩短了住院时间。�3�4该术式麻醉效果是很关键的。麻醉效果不佳时,在分离前鞘与腹直肌粘连中,因患者痛觉明显,而致腹直肌紧张,术野暴露较差,以致易发生取头困难。因此,良好的麻醉而致腹直肌松弛,是该术式顺利与否的重要条件。�参考文献�[1]范玲,黄醒华�再论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实用妇科

7、与产科杂志,2008,10(24)729�732��[2]韩筠,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00例应用体会�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8(21):483��[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2�919��[4]梁丽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4):587�588�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