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

ID:11072195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_第1页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_第2页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_第3页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_第4页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宗教伦理思想中的鬼神、天命及道德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在传统中国有着巨大影响,有至圣先师、文宣皇帝之称。在以仁为核心的孔子思想体系中,其宗教伦理思想是颇有特色的:孔子一方面肯定了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化宗教为道德以教化百姓。  一肯定鬼神的存在  鬼神是否存在?这是研究孔子宗教伦理思想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先秦原始崇拜时期,彻底的无神论是非常罕见的,上至国君下至民众,对鬼神、先祖的祭拜都非常重视,孔子也不例外。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2、厚矣。[1]6(《论语学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13(《论语为政》)子之所慎:齐,战,疾[1]69。(《论语述而》)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谨慎地以礼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如果孔子是彻底无神论的话,他的学生很难强调慎终追远,可以说,孔子对先祖的祭祀是非常重视的,所谓孝道就是生、死皆事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

3、子驾车,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因此,孔子所小心慎重的事有三样:斋戒,战争,疾病。这里的齐同斋,古代于祭祀之前一定先要做一番身心的整洁工作,这便叫做斋或者斋戒。  孔子甚至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1]101(《论语乡党》)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对当时流行的祭祀之礼的极端重视,并且希望通过对先祖、鬼神、上天的祭祀来教化民众,使民风醇厚。  如果以上还不能证明

4、孔子肯定鬼神的存在的话,那么下面两段话则明显表示孔子对鬼神存在的肯定了: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1]22(《论语为政》)子谓仲弓,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1]57(《论语雍也》)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孔子曾经对冉雍说:耕牛的儿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虽然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前一句话显然是说明(狭义的)鬼的存在,后一句显然是说明(狭义的)神的存在(本文中鬼

5、神连用,是广义上的,包括逝去的先祖)。如果鬼神不存在,就根本不会有非其鬼而祭之及山川其舍诸的说法,所以在孔子这里,孔子不仅没有否定鬼神的存在,反而非常明确地肯定了鬼神的存在,并非常强调对鬼神的祭祀。  在《论语》中有不少内容都讲读祭祀之礼,如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1]104(《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1]105。(《论语乡党》)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1]27(《论语八佾》)这两句表达的是什

6、么呢?第一句表示的是孔子对我们现在看起来貌似迷信的傩的态度。傩本身是一种类似巫术的驱赶疫鬼的古代仪式,孔子遇到这种仪式举行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庄重,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主人所立之地)以表示敬意。  孔子自己参与祭祀先祖的时候,态度也非常恭敬,就好像先祖真在那里一样;祭神的时候,就好像神真在那里一样,孔子自己这样说:我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祭祀,是不请别人代理的。  由上可知,孔子不仅对于鬼神肯定其存在,而且非常重视对鬼神的祭祀。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孔子和当时的普通大众一样都是对鬼神的迷信崇拜呢? 

7、 所谓对鬼神的迷信崇拜,就是将自身的命运完全付诸于鬼神,而不是付诸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或者说,即使孔子自己不那么迷信,他这种对鬼神的敬重是不是也会导致民众陷入到对鬼神的迷信之中呢?  二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1]61(《论语雍也》)樊迟问怎么样才算有智慧。孔子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义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这可以说是有智慧了。又问怎么样才叫做有仁德。孔子道:仁德的人付出一定的努力,然后收获果实,

8、这可以说是仁德了。在这里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出,孔子强调鬼神的存在及祭祀重要性的同时,并没有贬低人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宣扬一种对鬼神的盲目崇拜,反而更加强调的是自身的努力。当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和仁德时,孔子强调的是务民之义,先难而后获,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否则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鬼神那里(而放弃自身努力),那只能导致迷信和愚痴。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3(《论语先进》)子不语怪,力,乱,神[1]72。(《论语述而》)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