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ID:1107764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_第1页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_第2页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_第3页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_第4页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发展问题探究[摘要]特区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蓬勃发展,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特区经济发展进行外部比较与内部比较,得出特区经济存在在全国影响力逐渐下降、各经济特区对特区经济的贡献不均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等问题,因此各经济特区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并建立协作互动机制,将特区经济积极融入到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使特区经济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关键词]特区经济;全国影响力;内部比较;外部比较[中图分类号]F127.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4-0070-02一、特区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经济特区是在政策的推动下产生的,通过发

2、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探路者”,特区经济是伴随经济特区的建立而产生的。本文研究的特区经济主要包括: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及海南省五个经济特区。特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71.特区经济的发展注重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现了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作用。从宏观看,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突出“正外部性”;从微观看,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出各个市场主体的活力。管理体制的创新理清了所有者、管理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各自行为的自觉性与竞争性。2.特区经济的发展重视技术的学习与外资的引进,说明了技术、资本对经

3、济增长的内生性作用。技术的学习、外资的引进有助于解决经济建设的“瓶颈问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优化产品结构,使其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特区经济的发展突出了社会效益,促使就业方式多元化和生活观念开放化,体现了社会效益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作用。就业方式多元化丰富了改革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有利于收入水平的提升、生活观念的开放,推动了居民消费的增长。二、特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特区经济历经30年的发展,GDP从18.8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3544.69亿元,增长了700多倍,成为一支推动中国GDP迅猛增长的重要力量(如图1)。如何全面地看待新

4、形势下特区经济的发展,笔者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特区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其构成主体间的发展差异。图11979—2009年特区经济GDP足量和增长率变化7数据来源:经五大经济特区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信息网的数据整理得出。(一)通过特区经济的外部比较,分析当前特区经济的全国影响力1.特区经济的GDP总量大幅提升,但经济增长率呈波动性下降。特区经济GDP总量从1980年的41.27亿元,占全国的0.91%,增长到2009年的13544.69亿元,占全国3.98%。2001—2009年,GDP占全国的比重在3.37%~4.4%之间变化(如表

5、1)。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区经济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系数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对GDP增长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强。2.特区经济的外向水平不断提升。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特区经济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5%~20%之间,1995—2009年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占全国的10%左右。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1—2009年的比重数值显示,特区经济的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比重呈现波动性下降。3.特区经济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增长率高于全国增幅。科研机构数量、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国一定的比重。

6、2009年五大经济特区的年专利申请量之和达到57680件,占全国的5.9%。特区经济的“技术窗口”效应仍然十分显现。7(二)通过特区经济的内部比较,分析各构成主体的发展特点1.各经济特区对特区经济的贡献不均衡,出现“一大四小”的特点。在GDP、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财政预算内收入等方面,深圳特区的经济贡献系数最大。在GDP增长方面,深圳GDP的快速增长,为特区经济GDP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各个经济特区的GDP差距不断在拉大;在财政预算内收入方面,1995—2007年,深圳特区的规模和增速明显大于其他经济特区,而其他经济特区的预算内收入规模增速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厦门在2004—

7、2007年间的增长较快);在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方面,深圳特区基本在特区经济保持50%以上的比重。2.各经济特区的产值集中度趋同与差异。区位商(Location7quotient,简称LQ),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用产值计算出的区位商称为产值集中度。LQ=hi/H2Yi/Y,当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LQ>1,表明i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经计算可知,2009年各经济特区的第三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